近期,AI Agent领域的热门产品Manus的一系列变动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已决定将总部迁移至新加坡,并对国内团队进行了裁员调整。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Manus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官方账号出现了异常。其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的内容似乎已被清空,就连今年3月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团队合作的微博也已不见踪影。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回顾今年3月,Manus平台曾高调宣布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基于通义千问的开源模型,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当时,两家公司的技术团队已展开紧密合作,旨在为中国用户打造更具创造力的通用智能体产品。然而,如今这一合作似乎已陷入僵局。据蓝鲸财经报道,Manus员工透露,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开发中文版的计划已不会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Manus裁员的爆料。据称,Manus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约为120人,其中4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已转岗至新加坡总部,其余员工则面临裁员。裁员补偿标准为N+3或2N,但对于员工而言,这次调整仍显得颇为仓促。直至本周一,公司才正式通知员工并进行谈话,解释称“公司架构有调整”。
针对此次搬迁和裁员事件,Manus AI创始人兼CEO肖弘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仍处于AI的早期阶段,为了让更多人用上AI而放弃短期的收入,甚至调整商业模式,都是值得做的事情。他还提到,在全球化市场中做好产品会遇到很多非业务本身和用户价值本身的烦恼。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肖弘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旅程本身充满了成长和乐趣,且如果最终能取得不错的结果,那将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Manus官网首页曾显示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但如今这一信息已消失无踪。进入官网后,只显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同时,3月份备案成功的manus.cn中文域名也无法访问。这意味着,这款诞生在中国的产品在中国已无法使用。从当初火爆一时、一码难求,到如今在中国不可用,Manus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Manus的海外账号仍在正常更新。这一举动或许意味着,该公司仍在努力维持其全球化产品的形象和市场地位。然而,对于Manus未来的走向和命运,外界仍充满疑问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