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近期在短剧运营领域动作频频,以高额年薪吸引行业顶尖人才。据悉,京东为该岗位设定的月薪范围为45,000元至70,000元,采用20薪制,这意味着成功应聘者年薪将高达90万至14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京东对短剧市场的重视,也透露出其通过短剧内容驱动业务增长的决心。
京东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指出,理想的候选人需根据短剧市场趋势,构建科学的IP与剧本分级体系,优化内容生产流程,确保高质量短剧的持续产出。应聘者还需具备深度分析用户画像及行为路径的能力,协同推荐系统、产品等部门,共同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京东并非首个布局短剧市场的电商巨头。早在2023年底,拼多多便推出了“多多有好剧计划”,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扶持精品短剧内容,并于次年4月正式上线了短剧板块。与此同时,淘宝也对品牌定制剧投入了大量资源与流量,携手知名IP、明星及头部制作团队,共同探索短剧市场的新机遇。
随着短剧市场的持续升温,各大平台对顶尖人才的争夺也愈发激烈。近期,掌玩公司以150万元年薪招募短剧内容负责人,山海集团更是开出了200万元的年薪,寻找AI研究院院长。与此同时,麦芽公司则以3万元的月薪招募销售管理主管,容量公司则以5万元的月薪从北京引进人才至杭州工作,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人才竞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突破6.62亿,占网民总数的59.7%。《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指出,当前微短剧行业直接创造了约21.9万个就业岗位,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制作、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该行业还间接带动了42.8万个就业机会,总计支撑了64.7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市场的繁荣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者都能分享到红利。一方面,短剧制作成本持续攀升,优质短剧的制作费用已从数十万元上涨至百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导致部分市场份额被新兴平台和模式所挤占。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更多平台的涌入,短剧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已从单一的内容竞争升级为涵盖内容制作、流量运营及商业变现的全链条生态竞争。
各大平台正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以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短剧市场的未来走向,无疑将充满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