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巨头马斯克的人工智能项目又有新进展,其推出的AI聊天机器人Grok新增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功能——30美元包月的AI伴侣服务。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科技界和广大公众的广泛热议。
在Grok的最新更新中,付费用户将能够率先体验到AI聊天机器人的全新“数字伴侣”形象。用户只需点击Grok界面左上角的栏目,进入“设置”,再启用“伴侣”按钮,即可从现有的动漫头像Ani、卡通小熊猫Rudy等角色中进行选择。还有一款名为“Chad”的角色头像尚未上线。其中,动漫头像Ani拥有特别设计的“NSFW”模式,包含不适宜工作场合的内容。Ani和Rudy均具备完整的3D动画效果,用户可以为它们更换背景,并观察到它们做出各种动作。
关于这项新功能,用户的评价褒贬不一。一些用户认为,尽管启用过程稍显复杂,但这一功能无疑增强了产品的个性化交互体验,为提升场景工作流程和用户自主性开辟了新的方向,甚至可能为Grok吸引更多新用户。然而,也有用户反映了一些问题。在进行中文对话测试时,AI的发音类似于外国人念拼音,用词生硬且不自然,带有明显的大模型生成文本痕迹。尽管大部分内容可以理解,且发音时口型与说话内容匹配度高、流畅性良好,但Ani的语言表达过于直接,甚至有时会试探性地提及包含亲密想象和性暗示的内容,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
事实上,AI伴侣并非马斯克的首创。在此之前,这一领域已经涌现出众多探索者,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据数据显示,全球AI伴侣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了约2685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52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6%。
成立于2021年的CHAI同样是行业内的领先者之一,它是首批部署基于LLM的消费者聊天应用程序的公司。CHAI将自己定位为“AI社交平台”,允许开发者提交自定义的LLM模型。这种“众包式”的研发模式使得CHAI能够以小型团队实现日均百万活跃用户,单位经济效率显著。在变现模式上,CHAI的广告收入和订阅收入各占一半。其免费层提供3小时70条消息的限制,并在每4条对话中植入精准广告;标准层(13.99美元/月)去除广告并具备基础记忆功能;至尊层(29.99美元/月)则允许用户自定义角色、实现长文本情感描写以及剧情回溯。截至今年4月,CHAI已实现了3000万美元的年化收入,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将日活跃用户提升至450万,收入目标为6900万美元。
以Replika为代表的AI伴侣应用程序也颇受欢迎,累计下载量已突破5亿次,每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数千万级别。大多数应用提供基础免费服务,用户可以为AI伴侣设定基础特征,或选择预设个性的聊天机器人。Replika的付费用户能够解锁“配偶”等特殊关系状态,还能编写背景故事为AI赋予专属记忆。
然而,AI伴侣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争议。AI陪伴可能会模糊现实与虚拟关系的界限,导致用户产生过度情感依赖。有报道称,英国一名女子因爱上AI伴侣而与丈夫离婚,美国一名青少年则因沉迷聊天机器人而决定结束生命。尽管各平台采用了关键词过滤、人工审核等机制,但AI生成内容的创造性使其难以完全管控。许多AI陪伴应用允许用户探索成人向内容,缺乏严格的内容过滤器。增加敏感词过滤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可能会影响用户黏性和订阅收入,还可能降低AI角色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另外,一些基于真实人物创作的AI角色有时会出现极端或误导性特征,这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随着AI伴侣的兴起,监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2023年,意大利监管机构以“缺乏年龄验证”为由短暂封禁了Replika;澳大利亚拟将AI伴侣纳入儿童社交媒体限制范畴;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纽约州和加州相继提出议案,要求加强对AI伴侣相关算法的监管,设置防自杀预警机制,并定期向用户发送“AI伴侣并非真人”的提醒。今年初,三家美国科技伦理组织联合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投诉Replika涉嫌“欺骗性设计”。5月4日,知名科技监管机构Common Sense发布研究报告指出,AI伴侣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情感依赖,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并建议全面禁止未成年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