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南部,钱塘江南岸不远处,一家新兴的汽车制造商悄然崛起。这家企业,便是零跑汽车,由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朱江明于十年前创立,当时他带着50亿的身家,毅然决然地踏入了竞争激烈的造车行业。
经过七年的辛勤耕耘,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截至最近一次港股收盘,其市值已达到802.2亿港元。自上市以来,零跑汽车的股价持续攀升,三年间市值增长了148.5%。在造车的第十个年头,零跑汽车开始收获累累硕果。
今年3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3.7万台,位居造车新势力之首,同比增长超过154%。在1至5月期间,零跑汽车以1.72万台的销量,成为造车新势力出口销量的冠军。特别是在5月26日至7月6日的六周内,零跑C10连续蝉联中型SUV周销量冠军。对于上半年的表现,朱江明给出了七八十分的评价,认为虽有亮点但仍需提升。
然而,对于今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朱江明充满信心。他将零跑的发展历程比作长征,表示目前已经走完了“二万五千里”,抵达了“陕北”的“延安”。从零跑成立十年的节点回望,公司不仅实现了盈利,还更接近盈亏平衡的状态。
朱江明进一步比喻道,零跑已经打完了“抗日战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将迎来“解放战争”的考验。只有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零跑才能在行业中真正站稳脚跟。
朱江明将零跑形容为“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不追求激进冒进,而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他强调,零跑要做到推出一款、成功一款,让每款车都成为所在价格带的明星产品,唯有如此,才能稳步迈向最终目标。
在谈及零跑在股市上的表现时,朱江明表示,零跑今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已有显著突破,股价实现了大幅增长,交易活跃度也同步提升。这种变化吸引了众多基金的关注,随着零跑业绩的持续增长,其在资本市场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对于零跑登顶销量榜首,朱江明表示,一时的成绩终究是暂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销冠品牌更迭频繁,零跑能有这样的表现也并非特例。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保持势头、持续前行。
在回顾上半年表现时,朱江明提到,零跑海外销量为2万多辆,国内销量超过20万辆,海外市场占比相对稳定。他给上半年打了70到80分,认为虽有亮点但仍有提升空间。不过,他对下半年的表现更有信心,认为随着新款C11的发布,市场反馈远超预期,下半年的销量增长值得期待。
在谈及未来三年计划时,朱江明表示,零跑将聚焦核心能力,深耕国内与国际市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他强调,一个年销百万辆且具备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是一家真正车企的必经之路。零跑需要走完这段历程,不断设立清晰目标,脚踏实地完成。
在产品价格方面,零跑采取了“价格小幅上探、配置大幅提升”的策略,以增强用户的获得感。以C11为例,其顶配版本的价格甚至低于前款顶配,但新增了多项配置,如AR-HUD、21扬声器音响等,续航也提升至640公里。
朱江明还强调了零跑在自研方面的坚持。他表示,过去零跑坚持在三电、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全自研。现在,对于高附加值零部件,只要具备自研能力就坚决投入。这种自研策略不仅保证了产品品质,还实现了成本可控。
在制造领域,零跑并不追求“为智能化而智能化”,而是更注重投入产出比。在智能化布局上采取跟随策略,只在技术成熟、投入产出比足够高时才果断引入。
面对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朱江明表示,中国车企在本土市场会占据更大主导权,最终比拼的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零跑有信心在未来持续提升,从与合资品牌齐平,逐步在自动化效率、品质控制等维度实现超越。
在智能驾驶方面,朱江明认为,未来智能驾驶的技术水平会逐渐趋同。零跑在智驾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整体解决方案的整合能力,尤其是硬件整合能力。这种全面性带来了成本可控、落地迅速和适配性强等关键优势。
尽管市场上有多家企业在研发智驾芯片,但朱江明认为,车企直接投身智驾芯片研发风险太高,更适合由专业的芯片厂商来做。零跑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做好产品上,通过合作整合专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