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注点往往存在着有趣的差异。车企们热衷于精进电机、电控及电池技术,而消费者则更看重车内的舒适配置,尤其是被誉为“大沙发”的汽车座椅。
无论是售价高达百万的豪华车型,还是价格在20万元以内的经济型新能源轿车,提及用户舒适度时,“大沙发”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事实上,汽车座椅的演变历程几乎可以看作是汽车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早期的汽车座椅与马车座椅相差无几,只是一个装有弹簧的木质板凳。随着1910年别克首次采用皮质座椅,汽车座椅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1年后,福特T型车的问世带来了首款可倾斜座椅,汽车座椅的功能性得到了初步体现。又过了37年,沃尔沃推出了三点式安全带,汽车座椅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座椅设计上迈出了更大步伐。从理想汽车开始,冰箱、彩电和大沙发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配置,特别是座椅,即便是售价仅10万元出头的车型,也敢自称“媲美百万豪车”。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功能、NAPPA真皮材质以及多级调节等豪华配置几乎成了标配,还诞生了诸如女王副驾、头等舱、云感座椅等新型座椅形态。相比之下,奔驰、奥迪和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的这些功能和配置往往需要额外付费选装。
为何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如此热衷于打造“大沙发”?这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开新能源汽车容易腰疼。这一痛点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被频繁提及,涉及的品牌涵盖了从蔚来、小米、小鹏等新势力,到smart、比亚迪、宝马等传统品牌。
新能源汽车地台过高是导致腰疼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型,底盘集成了厚重的电池包,导致地台几乎成为一块平整的平面。相比之下,燃油车由于传动轴和排气系统的布局,后排地板往往有下沉空间,使得乘客坐姿更加自然,腰部受力更轻。而新能源汽车乘客的坐姿受限,腰部受力集中,大腿承托不足,长期以往容易导致腰部疲劳。
蔚来就曾因座椅设计问题引发用户强烈不满。由于换电平台的限制和座椅设计缺陷,蔚来车主对座椅的舒适度提出了诸多质疑,甚至专门成立了讨论群,并设计了“蔚你折腰”的logo。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蔚来进行了大规模的用户调研,并最终推出了座椅升级方案。
特斯拉、问界、小鹏等品牌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座椅问题。特斯拉Model 3车主反映座椅夹角设计不合理,导致腰部得不到有效承托;问界M7车主则抱怨座椅偏硬,靠背腰部承托不足。这些问题促使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座椅设计上投入更多精力。
为了提升座椅舒适度,新能源汽车厂商与供应商进行了高标准的共创。例如,理想汽车在L9座椅的研发过程中,注重基础舒适性的打造,即在不开启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良好的乘坐体验。蔚来则通过“分层解耦”的供应模式,掌握座椅骨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并高效应对用户反馈。小鹏汽车则直接从主打座椅舒适的车企挖角,扩充座椅研发团队。
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大沙发”上的执着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影响了合资品牌对汽车座椅的优化方向。例如,日产汽车在其最新上市的东风日产N7上推出了AI零压云毯座椅,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座椅作为影响用户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将继续成为厂商们竞相角逐的领域。谁能在座椅设计上更胜一筹,谁就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