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合资车企市场格局经历深刻变革,整体市场份额缩减,但内部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趋势与加速转型态势。
一方面,部分传统巨头如大众稳固了其基本市场地位,而丰田与通用则通过灵活的战略调整实现了销量的逆势上扬。另一方面,新能源转型的速度与成效成为影响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广汽丰田铂智3X与东风日产N7等新能源车型凭借其出色的市场表现,成为合资车企转型的新标杆。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合资车企已从过去的集体困境中汲取教训,开始从“全球车”制造模式转向专注于打造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中国车”。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与功能上,更深入到市场策略与消费者洞察之中。
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资车企整体市场份额下滑6.2个百分点至28.8%,跌破30%的心理防线。其中,德系与日系市场份额收缩尤为明显,而美系与韩系虽然同样面临压力,但销量却有所回升。上汽通用与江铃福特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6%和69.7%,悦达起亚与北京现代也实现了销量的正增长。
在燃油车市场,合资车企继续发挥其产品优势,通过智能化升级与“一口价”策略激活传统市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与北京奔驰等厂商燃油车占比居高不下,经典车型如朗逸、速腾、帕萨特等继续贡献稳定销量。同时,“一口价”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战带来的市场内卷,为合资车企的销量回暖提供了助力。
在新能源领域,部分合资车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企业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显著提升,长安马自达更是凭借马自达EZ-6一款车型将渗透率从零提升至30.8%。广汽丰田铂智3X、一汽丰田bZ5与东风日产N7等新能源车型凭借本土化研发与高性价比策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合资车企新能源转型的成功案例。
为了加速智能化升级与本土化战略实施,合资车企正积极寻求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广汽丰田与华为、Momenta等企业的合作开发,上汽大众与百度等科技企业的智能生态共建,都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同时,合资车企也在加强与本土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共同推动新能源专属平台的研发与优化。
合资车企还在中国市场设立了研发中心,聚焦智能电动车的本土研发。大众在合肥设立科技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则推行在华自主研发举措,将车型开发权交由中国团队主导。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更为其全球业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