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双面」易控智驾:高增长光环下三年亏损9.4亿

   时间:2025-07-21 21:26:00 来源:节点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文|节点财经

伴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也成为众多公司研究的热门技术之一。但相比乘用车的应用场景,今天我们要面对的这家公司则是另辟蹊径,选择了矿区自动驾驶作为突破口。

近日,国内矿区自动驾驶赛道代表性企业易控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控智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赴港上市,冲击“矿区无人驾驶第一股”。

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算,易控智驾已在全球L4级无人驾驶公司中排名第一。而截至其招股书发布时,易控智驾已拥有超过1400辆在运营无人驾驶矿卡组成的车队,是全球最大的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超千台运营无人驾驶矿卡的公司。

但是,在耀眼的光环背后,当我们深入审视其财务数据与商业模式,可能会发现,这家从游戏行业转型而来的公司除了一个商业传奇外,其三年累计亏损9.4亿元的业绩、依赖单一大客户的业务结构及技术壁垒不足的现实,都在考验着正在进行的上市之路。那么,易控智驾的底色到底如何?

01 “全球行业第一”的耀眼光环

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是游戏行业大佬蓝水生。从业绩增长上看,易控智驾的表现相当有吸引力。据招股书显示,依托自身技术与高速发展的矿区无人驾驶赛道,其2024年总收入为9.86亿元,同比增长264%,近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更是达到305.8%。

《节点财经》观察发现,易控智驾之所以取得这么快的增速,离不开内外环境的合力。外部环境上,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在全球追求降本增效与生产安全等实际需求的影响下,2025年全球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按收入计的市场规模将达12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81亿美元。

这种市场背景下,易控智驾自身的条件又让其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比如在车队规模上,截至2024年底,其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超过1000台在运营无人驾驶矿卡的公司。庞大的车队不仅是其运营能力的体现,也是其获取数据、迭代算法的重要资产。其运输总里程从2022年的60万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2300多万公里。

所以,其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也取得了领先。截至2024年,易控智驾在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49.2%。

所以,在IPO之前,易控智驾已获得多轮资本的青睐。投资方阵容中不乏宁德时代、紫金矿业、蔚来资本等产业和明星资本的身影。

同时,易控智驾也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比如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采矿工程服务提供商之一的MACA、全球最大的采矿服务提供商之一的Thiess等国际公司达成合作。2024年,公司与诺顿金田合作,在澳洲启动了本地化产品试验项目。而在其IPO募资计划中,支持全球业务扩张也被列为重要用途之一。

可以说,无论是营收增速、市场份额、车队规模、客户质量及资本背书,易控智驾似乎都颇为亮眼。

但,这并非其全部。

02 3年9.4亿亏损下的资金链挑战

如果说易控智驾的A面是光环不断,其B面则是不断放大的亏损和紧张的资金链。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易控智驾的净亏损分别为2.16亿元、3.34亿元和3.90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9.4亿元人民币。

创业公司亏损不可怕,但持续亏损,且越亏越多,这就不得不让投资者心中打鼓。这种“增收不增利”甚至“增收反巨亏”的现象,或许说明,其商业模式存在某种难题。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2022年和2023年,易控智驾的毛利率分别为-29.5%和-18.6%。直到2024年,其毛利率才首次转正,达到7.6%。从趋势上来说,对易控智驾的盈利前景可以保持乐观。但是,7.6%的毛利率,对一家需要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的科技公司而言,显然并不够。

易控智驾盈利困难的背后,是其业务模式转型。目前,易控智驾提供两种服务模式:TaaS(持车模式):公司自购矿卡并提供运营服务,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ATaaS(不持车模式):公司仅提供无人驾驶技术和软件服务,模式更轻。

2022年,重资产的TaaS模式贡献了公司99.9%的收入。为改善盈利,其开始向轻资产的ATaaS模式转型。2024年,ATaaS模式的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6%。这种模式的毛利率达到14%,远高于同期TaaS模式的1.4%。

2022年至2024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451.1万元、-2.51亿元和-7.13亿元。而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602.7万元。

同时,易控智驾的负债在快速增加。2024年底,其流动负债总额超过11亿元,而流动资产总额仅为9.54亿元,缺口一目了然。如果不是IPO前夕,公司紧急完成了由宁德时代领投的超4亿元D轮融资,后果很难预料。

而且,即便有这笔融资,如果以2024年7.13亿元的经营现金净流出计算,也可能只够支撑八九个月的时间。所以,闯关IPO对易控智驾来说,就变得尤为关键。

03 最大客户“三年三换”,IPO成生存关键

但是,易控智驾面对的并非只有扭亏为盈和资金链的挑战。其在收入结构上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9.9%、94.4%和83.7%。这是明显的大客户依赖,而其最大单一客户的收入占比长期超过40%,且在2024年攀升至54.5%。公司超一半营收维系在一家客户手中,风险不言而喻。

当然,《节点财经》对IPO公司看多了,对“大客户依赖症”并没有太在意。但易控智驾和很多具有同样问题的公司不同,不仅客户集中度高,还在于其大客户名单的剧烈变动。

招股书显示,易控智驾的第一大客户过去三年曾“三易其主”。2022年是客户A,2023年是客户F,2024年又变成了客户H。2022年的第一大客户A和2023年的第一大客户F,均在次年消失在五大客户名单。

这种第一大客户的“换血”频率非常少见,而易控智驾则称其拥有“100%客户留存率”。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易控智驾的业务可能更多是由项目驱动,而非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一旦项目结束或客户需求变化,合作关系便可能中断。

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矿区无人驾驶被认为是自动驾驶商业化门槛最低的“近道”。而封闭、单一的场景在降低技术实现难度的同时,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易控智驾不仅要面对中科慧拓、希迪智驾等同赛道公司,还要应对传统工程机械巨头(如卡特彼勒、小松)和科技巨头(如华为)的挑战。

综合来看,易控智驾的AB两面都非常突出。其既是手握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营收快速增长的行业第一,又是累计亏损近10亿、现金流快速消耗和依赖大客户的IPO“新兵”。这场闯关港交所之战,难度或许超过其创始人当年闯过的任何一个游戏关卡,答案如何值得拭目以待。

*题图由AI生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