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资本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宣布近期连续完成了Pre-A++轮与A1轮两轮融资,总金额接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A1轮融资由京东集团领投,彰显了其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看好。
众擎机器人的此次融资,不仅吸引了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还吸引了包括溥泉资本、银泰集团在内的多家产业方,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等财务投资机构。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在短期内连续领投了两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另一家为逐际动力,显示出其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并非众擎机器人一家独享。进入2025年以来,资本正密集流向这一领域。据统计,仅上半年,国内已有十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深圳等地更是涌现出初具规模的“机器人谷”产业集群,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人形机器人企业所选择的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却呈现出高度多样化的探索形态。众擎机器人和逐际动力等企业聚焦于研发高动态性能的双足或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普渡科技等公司则选择更为务实的迭代路径,通过在成熟的轮式配送机器人平台上集成机械臂,拓展操作能力。
在商业模式上,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各有侧重。除了专注于整机产品的公司外,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赋能者”同样吸引了大量资本。例如,帕西尼感知科技专注于解决机器人“触觉”这一关键感知维度,跨维智能则致力于通过Sim2Real技术,为行业提供可降低训练成本的“虚拟练兵场”。
尽管资本热捧,但人形机器人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面临强大的认知智能与相对孱弱的物理执行能力之间的矛盾。众擎机器人在融资信息中坦承,具身智能技术在To B落地时,面临着节拍效率低、动作精度不足、任务准确率有限及闭链约束处理复杂等核心挑战。高昂的硬件成本、规模化量产的巨大门槛以及在多数场景中尚不明晰的商业价值,也是所有玩家必须跨越的鸿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众擎机器人计划采用“硬件开源+生态分润”的商业模式,并融合传统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系统性地打通技术链路。公司还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完成产能爬坡,提升交付能力。
对于资本为何在此时密集下注人形机器人领域,星航资本管理合伙人袁兵表示:“人形机器人是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终端。”这一观点或许揭示了众多产业资本方布局的深层逻辑,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