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的大潮中,一场关于速度与质量的深刻探讨正在展开。面对新兴势力不断刷新上市速度的挑战,上汽大众,这位在中国市场深耕近四十年的老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稳中求进”。
上汽大众深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安全与质量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日前举办的品质开放日活动中,它不仅展示了研发周期的显著缩短——从传统的54个月锐减至24至36个月,效率提升超三成,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速度与品质,可以兼得。
这一“快”的背后,是上汽大众对流程优化的不懈追求。通过增加测试资源、优化流程设计,以及实现关键环节的并行作业,上汽大众在时间的赛道上精准布局。然而,当涉及安全与耐久性等核心品质时,它却又“慢”了下来,甚至不惜投入更多。耐久测试里程从行业常见的3万公里提升至10万公里,极端气候可靠性测试里程也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这种“一快一慢”的节奏,正是上汽大众对效率与质量的深刻理解。
上汽大众的品质开放日,更像是一场对德系品质的坚守与展示。在这里,人们看到了那些鲜为人知的严苛测试: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模拟出极端暴晒环境,考验车辆的塑料件、密封条和内饰;耐候性测试让车辆经历从炙烤到极寒的极端气候洗礼;车门需经历10万次开闭耐久试验,整车则在四通道液压振动台上连续“颠簸”四周,模拟30万公里恶劣路况。这些远超用户日常使用强度的极限挑战,正是上汽大众产品“开不坏”口碑的坚实基础。
安全,对于上汽大众而言,绝非口号,而是融入企业血脉的基因。从国家强制标准到国内严苛新车评价规程,再到更为严格的大众集团内部标准,三层缜密的安全标准体系覆盖各类复杂工况与极端场景。价值超亿元的49具高精度假人,如同无畏的“生命替身”投入测试,确保每一次碰撞都能精准反馈人体伤害风险。气囊的单项开发,就要进行超过1090次的严苛试验,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正确点爆、完全展开并有效保护乘员。
上汽大众对品质的敬畏,最终凝结为近8000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严苛标准。这些浩如烟海的条款,涵盖国标、大众集团标准及国际标准,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每一个开发节点。质量保障体系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上汽大众的行动准则。正如上汽大众高层所言:“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这杆秤背后的信心,来自于稳定的试验资源和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
在智能电动车竞速的赛道上,上汽大众用品质开放日这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其“快稳兼得”的发展路径。它启示行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拥抱变化的速度,更在于坚守核心价值的定力与对生命敬畏的深度。上汽大众深知,只有将安全的基石夯得更实,方能在智能电动化的澎湃浪潮中行稳致远,让每一辆驶出工厂的车,都成为用户值得托付生命的可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