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在京揭晓了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风貌。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攀升至11.23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9.7%,标志着数字红利正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建设成果斐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布局,互联网基础资源日益丰富,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顶级域名“.CN”数量已达2085万个,连续十一年稳居全球榜首,彰显了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互联网+”广泛连接的基础上,我国正加速向“人工智能+”的创新引领阶段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为各行各业注入智能内核,推动产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高达84.1%,智能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互联网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还促进了数字普惠,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十四五”初期提升了13.3个百分点,老龄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也增长了8.7个百分点,数字鸿沟得到有效弥合。互联网还加速了数字消费市场的增长,沉浸式文旅、低空配送、即时零售等新兴数字化场景不断涌现,激发了消费新活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近年来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面突破。截至今年3月,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其中,DeepSeek等国产人工智能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也位居全球前列,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文化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文学、游戏动漫、微短剧等文化产品借助AI技术实现了高效创作和快速出海,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3A游戏和动漫作品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互联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为文旅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运河题材网络剧与旅游的协同推广,有效提升了运河沿岸城市的游客数量和民宿预订量。短视频平台则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了消费闭环,为实体商家带来了更多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