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一场聚焦全球供应链领域的盛会——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CISCE),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幕。此次博览会以供应链为核心主题,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链推到了舞台中央,吸引了全球目光。
展会期间,人形机器人的风采尤为耀眼。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以及兆威机电的ZWHAND灵巧手等产品,正加速从概念走向市场,它们背后的精密驱动部件,如丝杠、谐波减速器和电机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激增。中国供应链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博览会上展示了打破国际垄断的决心与实力,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次博览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650余家知名企业,其中国际参展商占比高达35%。智能机器人所在的先进制造链展区,无疑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参展企业纷纷表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全面进入了量产筹备阶段,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步伐明显加快。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34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和2028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长至53亿美元和206亿美元。随着量产的临近,丝杠、谐波减速器和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市场需求也迎来了快速增长。
以丝杠为例,行星滚柱丝杠因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参照,若其实现百万台量产,丝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元。同样,谐波减速器和电机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据QY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无框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2亿美元,而空心杯电机市场则有望在2028年突破11.9亿美元大关。
在博览会的先进制造链展区,观众得以一窥从前端研发设计到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加工再到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的全产业链风采。高精驱动系统作为关键零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这一展区的火爆程度,也充分反映了行业对微型精密驱动领域的热切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高扭矩、高精密驱动产品市场一直由日本和德国企业主导。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制造工艺上的突破,在此次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国企业的技术精度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从传统家电、汽车电子领域向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加速迈进。
以兆威机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博览会上展示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成果,包括精密关节传动模组、空心杯电机和灵巧手等关键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实力,也展示了其在响应速度和性价比上的优势。
从博览会展示的内容来看,精密驱动行业正沿着智能化集成、模块化解决方案和国产化替代三大方向加速演进。智能化集成的智能传动单元备受关注,模块化解决方案成为市场新宠,而国产化替代的深化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企业在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上的优势。
第三届链博会作为全球产业链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仅展示了中国精密传动企业的实力与风采,也见证了中国企业从“幕后配套”到“台前主导”的转变。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博览会推动的全球供应链协同深化,那些具备技术沉淀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无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