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菱汽车:从国产车“教父”到败退中国,电动车时代下的黯然离场

   时间:2025-07-24 11:26: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三菱汽车,这位曾被誉为“国产车引路人”的巨头,最终未能抵挡住电动汽车的浪潮,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近日,三菱汽车官方宣布,将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合作关系,并正式告别中国市场。公司表示,鉴于中国汽车产业正快速向电动汽车转型,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在中国的战略方向,因此做出了这一决定。

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合资企业,曾是中国市场上最早进入的国际汽车品牌之一,拥有辉煌的过去。三菱发动机曾是众多国产车型争相采用的“心脏”,甚至时至今日,许多中国皮卡车型仍在沿用三菱发动机。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极度匮乏。三菱汽车凭借“先零部件后整车”的策略,携发动机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迅速成为各大车企的救星。长城、比亚迪、奇瑞等如今声名显赫的品牌,早期都得益于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

三菱的名气也在成龙的电影《霹雳火》中得到了极大提升。电影中,成龙驾驶的三菱汽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双方还合作推出了全球限量版Lancer Evolution VIII。一时间,三菱汽车几乎成为了成龙电影的标配。

在偏远地区,三菱帕杰罗凭借其卓越的四驱系统、高离地间隙和可靠的机械性能,一跃成为公务车的首选。2003年,三菱在华销量达到15万辆,登顶日系品牌销量榜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菱汽车逐渐秉持起了“只卖技术不参与经营”的合作理念。直到2012年,才与广汽集团、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合资成立了广汽三菱。欧蓝德、劲炫等热门车型国产化后,广汽三菱迎来了巅峰时期,年销量一度超过10万辆。

但好景不长,由于中国区业务缺乏独立决策权,三菱在国内长达6年未推出全新车型,而这正是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5%飙升至50%的关键时期。同时,三菱的爆款车型也开始失去市场竞争力,如帕杰罗的核心部件长达十年未更新,发动机技术停滞不前。

尽管三菱也曾尝试转型,但广汽三菱高管透露,电动化车型的研发需经日本总部审批,而三菱本土的电动平台并未适配中国市场需求。因此,三菱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时机,长沙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年销量也暴跌。

三菱汽车在中国推出的最后一款新车——2023款全新欧蓝德,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随后,广汽三菱解体,重组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长沙工厂则被广汽埃安接手。

回顾三菱汽车在中国的40年历程,它既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也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今三菱已退出中国市场,但其在全球范围内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2024财年,三菱的全球产量为94万4708辆,销量为84.2万辆,同比增长3%。

三菱的离开并非孤例,近年来已有多个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而存活下来的日系品牌,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纷纷在中国设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和电驱化中心,以适应本土化的市场需求。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三菱的离开或许只是发展道路上的一段插曲。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具备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不再需要“教父”的庇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