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宇宙的壮阔旅程中,人类对于外星世界的想象从未停歇。自1995年首颗系外行星“飞马座51b”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的努力已让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的面纱被逐一揭开。然而,在这众多星球之中,有一颗名为“格利泽436b”的行星,因其独特且极端的特性,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格利泽436b,这颗位于狮子座、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神秘星球,于2004年被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径向速度法”首次捕捉到其存在的迹象。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格利泽436旋转,其质量约为地球的21倍,体积则是地球的近五倍,但其公转周期却仅有2.6天,这得益于它与母星之间仅400万公里的近距离。
尽管格利泽436的能量输出远低于太阳,但如此亲密的距离让格利泽436b沐浴在强烈的恒星辐射之下,其表面温度飙升至439摄氏度,堪比太阳系中的“地狱行星”金星。然而,这并非它最令人称奇的特性。科学家发现,格利泽436b的轨道平面与母星的赤道平面几乎垂直,这一异常现象暗示了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可能遭遇过如行星撞击等剧烈的天文事件,导致其轨道发生了巨变。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格利泽436b表面高温炙热,但科学家却发现水构成了这颗星球的主要物质之一,而这些水竟以冰的形式存在。不过,这里的“冰”与我们日常所见的冰截然不同。在极高的压力下,水即使在数百摄氏度的高温下也能凝结成固态,形成如“冰VII”或“冰X”等特殊形态。在格利泽436b的强大引力作用下,星球内部的高压环境使得水分子被紧紧挤压在一起,形成了这种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固态的冰。
更为悲壮的是,格利泽436b正经历着一场无法逆转的毁灭过程。由于其与母星过近的距离,这颗星球不仅要承受高温的炙烤,还要直面母星强烈的恒星风。这些高能粒子流如同锋利的刀刃,不断剥离其外层的物质。科学家观测到,格利泽436b被一片巨大的气体云包裹,这其实是其外层物质被恒星风吹散后形成的尾迹,长达数百万公里,宛如一颗拖着长尾的彗星,在星空中划过一道悲壮的轨迹。
据估算,格利泽436b每秒都在损失约1000吨的物质。照此速度,未来的某一天,它的外层物质将被完全剥离,只剩下一个裸露的行星核继续围绕母星旋转。在天文学中,这样的天体被称为“冥府行星”,一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格利泽436b的故事,不仅是宇宙奇观的展现,更是对生命顽强与宇宙无情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