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电动车新国标GB17761-2024即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全面施行,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电动车标准。此次修订对电动车的多项核心配置与参数进行了大幅调整,预示着市场上三类电动车将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成为历史。
新规实施后,电动车将增添智能化配置,如GPS定位与北斗导航系统,车主可实时追踪车辆位置,同时车辆还具备动态通讯功能,可设置电子围栏,一旦车辆发生异常移动,系统将即时通知车主,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按照新国标要求,从9月1日起,所有电动自行车制造商必须严格遵循新标准生产,过往标准的车型将不再被允许生产。这意味着三类电动车将逐渐消失:一是最高时速超过25km/h的车型。新国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并引入四重防篡改技术,包括电机、控制器、限速器一车一码协同使用,控制器不可逆改装,以及电机超速自动断电功能,彻底杜绝超速现象。
二是外观类似电动摩托车的车型。旧国标对电动车塑料件使用无严格限制,部分厂家生产了外观时尚的电摩式电动自行车,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新国标实施后,塑料件重量不得超过整车重量的5.5%,大规模使用塑料件将被禁止,电摩外观车型或将不复存在。未来电动自行车可能以简约款为主,高端车型若采用机甲风设计,则需使用非塑料材质,可能推高车辆价格。
三是配备脚蹬的电动自行车。自新国标实施以来,脚蹬成为电动自行车的标配,未安装脚蹬将受处罚。然而,脚蹬实用性备受质疑,据统计,仅0.7%的用户使用过脚蹬,且存在安全隐患,如推车时碰伤脚踝、骑车时衣物被卷等。新规实施后,脚蹬不再是强制性要求,取消脚蹬不仅节省车架空间,还能优化电池仓布局,提升车辆实用性。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国标,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需注意三点:首先,确保车辆通过国家强制性3C认证,车身显眼位置应有3C认证标识,可通过扫码验证真伪;其次,购买后应及时到车管所上牌,安装正式号牌后方可上路,上路时需佩戴安全头盔;最后,由于新规提高了电动车配置,车辆价格可能上涨200~500元,但车辆实用性和安全性也将相应提升。
随着9月1日新国标电动车标准的正式施行,三类电动车将逐渐退出市场,符合新规的电动车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消费者出行带来便利。对此变化,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