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Spotify陷争议:AI歌曲冒充已故艺术家作品,平台责任何在?

   时间:2025-07-25 18:23:1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卷入了一场关于已故艺术家音乐版权的风波,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事情的起因是一些AI生成的歌曲被悄然发布到了已故或相对不知名的艺术家的官方页面上,且未获得任何授权或标注。

据报道,德克萨斯已故歌手Blaze Foley的Spotify页面上突然出现了一首名为《Together》的陌生曲目,署名为“Syntax Error”,封面图由AI生成,音乐风格与Foley的作品大相径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已故民谣音乐人Guy Clark的页面上,一首名为《Happened To You》的歌曲同样由“Syntax Error”发布。这些AI生成的作品不仅欺骗了听众,还涉嫌骗取版税和流量。

面对舆论压力,Spotify最终将这些AI伪作从平台上撤下,并在声明中引用其“欺骗性内容政策”作为下架依据,同时对内容发行方SoundOn发出警告。然而,这一声明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多关于平台责任和底线的质疑。

事实上,这并非Spotify首次涉及AI音乐人的争议。此前,已有多个AI音乐人在平台上快速走红,但这些音乐人的作品同样引发了关于版权和真实性的讨论。然而,与这些相对知名的AI音乐人不同,此次事件中涉及的AI歌曲被伪装成已故艺术家的遗作,不仅欺骗了听众,更是对艺术家及其遗产管理人的极大不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AI歌曲之所以选择已故艺术家作为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页往往无人看守、版权方势单力薄,且平台缺乏预警机制,使得听众难以辨别真伪。艺术家遗产管理人或家属若想有效防止此类侵权行为,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间来回奔波,这不仅不公平,也不现实。

相比之下,社交媒体领域早已在逝者账号保护方面做出了尝试。例如,Facebook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数字遗产受托人”功能,允许亲属申请将用户主页转为“纪念状态”,停止一切新的发布行为,并限制账户功能。近年来,国内多家主流社交平台也陆续上线了针对逝者用户的纪念机制与身份标识。

然而,这类纪念机制至今尚未被主流流媒体平台广泛采纳。作为行业巨头,Spotify理应率先行动,不仅因为其全球影响力,更因为它完全有能力在技术与情感层面做得更好。例如,对于身份已确认的已故艺术家,其官方账户可以设定为“保护”状态,或引入更高等级的权限验证机制,以防止账号遭滥用或被利用进行商业投机。

在AI内容生成日益泛滥的背景下,Spotify也有义务推动透明化治理,强制要求上传方申明内容生成方式,明确标注“AI生成”与“真人创作”的界限,并通过元数据识别与分类技术对上传内容进行审查。然而,遗憾的是,Spotify并未采取这些措施,而是选择了事后修正的态度,这无疑加剧了争议和危机。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尊重生命和作品是任何平台都不可忽视的底线。曾经自诩尊重艺术家的Spotify,如今却因这场风波而备受质疑。我们呼吁行业内的所有平台,无论追求多少流量和利益,都不应忘记对生命和作品的敬畏之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