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业大学近日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农业科研成果走进了公众视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团队,成功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引入农田生态系统,为土壤健康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绿色方案。
张福锁教授介绍,这一创新方案旨在通过深入理解和调控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作物产量与土壤健康的同步提升。该成果已经在科技小院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展现出了显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调控植物-土壤反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
据悉,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张福锁团队长期驻扎在科技小院生产一线的辛勤付出。他们深入观察和剖析了农业绿色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基于40多年的根际生态与调控领域研究积累,系统阐述了植物-土壤反馈的原理、机制及其调控过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图中展示了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念的土壤健康管理技术示意图,形象地揭示了该方案的核心思想。张福锁指出,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往往过于关注作物产量的提升,而忽视了土壤健康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失衡,对耕地质量和农业绿色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他进一步解释说,“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将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看作一个整体,通过解析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促进作物与土壤之间的有益相互作用。这种反馈有正负之分,长期单一种植和不合理的耕作管理会导致土地恶化,形成负反馈;而合理的耕作和管理则能使土地越种越肥沃,形成正反馈。
在采访中,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光州作为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分享了团队在科技小院中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必须兼顾有益生物利用与有害生物防治,统筹短期生产和长期健康,实现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壤的持续改良和作物的稳产高产。
图中展示了植物-土壤反馈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意图,进一步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王光州强调,团队在关注土壤病原菌危害的同时,还注重有益菌和腐生菌等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发挥生物网络的正向调控作用。这种综合调控策略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据张福锁透露,目前团队提出的土壤健康管理绿色方案已经在广西隆安县的香蕉科技小院等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实施土壤绿色管理技术,香蕉产量提高了约18%。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