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盛大启幕,以“智能时代,全球协作”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顶尖专家、政企领袖共聚一堂,共谋AI发展的崭新蓝图。
开幕式上,MiniMax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闫俊杰发表了引人深思的主题演讲。他提出,AI企业不应仅仅被视为互联网公司的翻版或延伸,而应被看作是以“能力构建”为基石的基础设施提供商。AI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动力。
闫俊杰博士,作为国内深度学习领域的早期探索者之一,见证了AlphaGo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并参与了国内首批大模型研发企业的创建。他分享道,AI在辅助编程、研究工具构建等领域已展现出显著成效。例如,AI能够高效整合与分析信息,帮助研究人员追踪领域前沿成果。同时,AI正深入内容创作、数字IP生成、视频制作等创意领域,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闫俊杰进一步指出,AI的能力正由任务辅助向任务主导转变,并逐步渗透到古文字解析、飞行模拟、天文数据处理等复杂环境中。这种“泛化能力”的增强,得益于AI在系统理解、多任务协同、目标导向学习等方面的不断突破。
在MiniMax团队中,AI已承担起约70%的代码编写和90%的数据分析任务。为提高模型的专业性,企业引入了专家引导式标注方法,教授AI进行思维建模与推理。在模型训练与进化方面,MiniMax尝试构建具有奖励反馈的模拟环境,优化AI在不同行为空间中的学习效率,实现了“环境驱动+能力涌现”的进化路径。
针对AI未来的发展趋势,闫俊杰提出了两大核心观点。首先,AI能力的提升将是一个长期且可扩展的过程。尽管近一年来AI模型的参数量增长放缓,但推理效率显著提升,训练成本控制趋于稳定。未来的研发优势将更多依赖于高效的实验设计与团队能力。其次,AI的发展将呈现多中心、价值观多元的格局。不同组织可根据自身偏好进行模型对齐,形成风格各异的系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闫俊杰还强调,AI将持续向“普惠化”方向发展。随着模型体积的增长受限和训练、推理成本的降低,AI将在更多社会场景中实现广泛部署,以可控成本提供服务。
在大会期间,MiniMax推出了其首款全栈通用智能体产品“MiniMax Agent”。该产品具备任务规划、子任务拆解及多线程执行能力,能够完成从需求理解到最终结果交付的完整流程。其技术架构采用分层协作框架,结合长程记忆与反思机制、混合模型策略等设计,支持多步任务规划与持续执行。在内部测试中,“MiniMax Agent”已在网页开发、深度调研、演示文稿生成等场景中展现出强大能力。
MiniMax自成立以来,已自研多款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包括MiniMax M1、Hailuo-02、Speech-02与Music-01等,能够处理文本、音频、图像、视频与音乐等多模态内容。目前,其产品已服务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1.57亿个人用户及超过5万家企业与开发者。
MiniMax还在大会上展示了包括MiniMax Chat、海螺AI、MiniMax Audio、星野等在内的多款AI原生产品及智能硬件设备,展现了其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