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插电混动汽车:短期繁荣下的经济之选,长远或迎纯电技术变革

   时间:2025-07-27 11:04: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插混汽车)正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掀起一股热潮,其增速已连续三年超越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星。这一趋势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经济性的强烈需求,以及技术迭代带来的市场变革。

插混汽车的受欢迎程度,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经济性。近年来,一批购置成本低、通勤油耗低的混动产品相继上市,精准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日常通勤里程较短,超过90%的出行在40公里以内。传统燃油车在这种低速、频繁启停的通勤场景中,发动机效率低下,油耗较高。而插混汽车通过优化工作模式,让发动机主要负责发电,电机驱动车辆,从而大幅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城市工况下系统综合效率可达40%,远超传统燃油车。

在成本控制方面,车企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以比亚迪DM-i技术为例,通过优化混动架构,省去了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增加了电池和电机系统,使得整体成本与燃油车逐渐接近,实现了“油电平价”。消费者在购买插混汽车时,只需花费与燃油车相当的价格,就能享受到电动车的平顺驾驶体验,同时避免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

随着插混汽车市场的升温,技术路线也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发动机可直驱的PHEV和不可直驱的EREV。传统车企凭借在发动机技术和燃油车平台上的积累,主攻PHEV路线,这类车型更像“可充电的节能车”,电池不需要太大,主打小电池、少档位,瞄准对成本敏感的小尺寸燃油车市场。而新势力则更青睐EREV路线,将其视为纯电技术的“过渡伙伴”。EREV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只需在纯电车型基础上增加增程发电系统,从技术到零件甚至平台都能与纯电车型共享,降低了混动化的成本。EREV更像“带备用电源的纯电动车”,大电池搭配小油箱,空间布置灵活,特别适合大尺寸家用SUV。

从当前趋势来看,插混汽车的繁荣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同尺寸车型的成本和能源成本呈现出有趣的“倒挂”现象:A级以上车型中,制造成本是燃油车最低,其次是PHEV,再是EREV,纯电动最高;而综合能源成本却正好相反。这意味着,随着用车强度的增加,从燃油车向PHEV、EREV再到纯电动车的切换将越来越划算。预计到2030年,插混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接近40%。在充电网络尚未完全覆盖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对续航有要求的北方地区,插混汽车仍将是主流选择。

然而,从长远来看,插混汽车的“黄金时期”可能会受到技术革命的挑战。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车辆利用率将大幅提升,高使用强度下纯电动车的低能源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V2G反向充电技术的普及将使纯电动车电池成为分布式储能设备,进一步提升其资产价值。加上快充技术和电池成本的持续优化,纯电动车的补能效率和经济性将进一步增强。这些变化将促使消费者逐渐从插混汽车转向纯电动车。

插混汽车的崛起,不仅是中国汽车市场从燃油向电动过渡的缩影,也见证了汽车产业的快速迭代与创新活力。虽然插混汽车可能会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逐渐退居二线,但其在过渡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为消费者提供了经济实惠的选择,也为车企的技术转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插混汽车或许将不再是主角,但它所留下的精彩篇章,将永远铭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长河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