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工厂流水线,它们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养老院,机器人不仅是陪伴老人下棋、聊天的伙伴,更是能够提供推拿、辅助康复的专业助手。景区内,智能机器人穿梭其间,实时解答游客的疑问,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向导”。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少孩子的童年里,已经出现了机器人小伙伴的身影。
保姆机器人,这一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角色,如今正逐步走出屏幕,走进现实。它们首先在养老院、景区、酒店等场景落地生根,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在全国各地的养老院里,各类专长机器人各显神通:AI棋类机器人既能教授棋艺,又能与老人对弈;AI理疗机器人提供艾灸、推拿等康复服务,让老人享受科技带来的舒适;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老人行走与康复训练,让康复之路不再艰难;陪伴机器人则以其温馨的陪伴,让老人的生活充满乐趣。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李锡坡院长介绍,已有20多家企业的机器人设备进驻,通过实际场景测试,不断优化产品,使之更贴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照护需求。尽管机器人能有效缓解护理员短缺的问题,但在个性化评估、心理疏导等方面,仍离不开专业护理员的细心关怀。
在景区,智能机器人同样大放异彩。在北京金海湖碧波岛度假区内,智能机器人不仅提供咨询服务,还能实时监测人流、天气及安全数据,助力景区实现智慧化管理。而在家庭场景,教育机器人已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它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学业辅导、习惯养成、编程教学等多种服务。
尽管保姆机器人在多个场景已初露锋芒,但走进家庭仍需时日。家庭环境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对机器人的自主决策、环境感知、人机交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指出,如杯子这类日常用品就有多种类型,这对机器人的泛化能力是一大考验。因此,能够灵活处理家务的保姆机器人,其普及尚需时日。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预计,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和工业领域的初步应用有望在明后年实现,但家用人形机器人的推广可能会相对缓慢,因为家庭环境对机器人的安全性要求更高,需要技术更加成熟稳定。优必选科技创始人周剑表示,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落地将分为陪伴功能和服务功能两步走。
目前,多家企业正加速研发家用保姆机器人。优理奇机器人科技公司的Wanda机器人采用轮式底盘设计,手部由灵活的三趾抓夹组成,能够完成捏鸡蛋、抓豆腐、洗衣服等精细任务。智元机器人则通过发布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提升机器人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快速适应新任务、学习新技能。海尔、深圳卧安机器人、合肥零次方机器人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家用保姆机器人的不同路径。
价格方面,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售价普遍较高,制约了普通家庭的消费。但随着国内供应商产品水平的提高和大量新公司的加入,服务类机器人正迎来量产元年,成本逐渐降低。
政策层面,中国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相关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机器人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特别是针对智慧康养和智慧家政领域,相关部门还制定了具体标准,并开展了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
在政策、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保姆机器人产业正蓬勃发展,各类保姆机器人正加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提升生活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