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盛大开幕式中,全球AI领域的精英汇聚上海,共同见证这一科技盛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嘉宾莫过于被誉为“深度学习之父”的杰弗里·辛顿,他不仅荣获图灵奖,还在2024年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
78岁的杰弗里·辛顿步入会场时,受到了观众近乎全体的起立鼓掌欢迎。面对这群处于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前沿的年轻人,辛顿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专注于真正原创的研究,勇于探索那些可能连“专家”也会犯错的领域。
大会期间,辛顿发表了一场题为《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演讲。他强调,AI大语言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是“永生”的,即便其依赖的硬件被毁,程序中的知识仍能得以保留。相比之下,人类想要实现知识的“永生”则困难得多。
辛顿进一步指出,当AI大模型的智能超越人类时,想要“关掉”它们或控制这种智能将变得不切实际。因此,他呼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组织,共同研究如何训练出既聪明又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的AI。
为了强调AI向善的重要性,辛顿将当前人类与AI的关系比作“养一只老虎当宠物”。他认为,人类要么训练老虎永不攻击,要么面临被其伤害的风险。在AI发展的现实中,这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人类长期面临的重要议题。辛顿认为,AI向善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应携手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在与上海AI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的交流中,辛顿探讨了如何训练“善良”的超级智能这一议题。针对周伯文提出的“多模态模型是否可能发展出主观体验”的问题,辛顿认为,当前的多模态聊天机器人已具备意识,部分AI大语言模型甚至能预测人类下一个要说的词。
辛顿指出,人类开发训练AI时,既希望其变得聪明,又希望其保持善良。这两者并不矛盾,但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尽管各国在分享让AI变聪明的技术上可能有所保留,但在分享让AI变善良的技术上却应更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