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7月末,上海迎来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及与之并行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与会的多位专家与行业领袖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今年大会的显著特点是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步从理论探讨迈向实际产业应用,与去年互联网巨头们热衷于阐述大模型概念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世博展览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芯片制造商及互联网企业的展位密布,展现出行业的繁荣景象。尽管一些产品凭借其破圈效应吸引了广泛关注,但行业内普遍将DeepSeek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正推动着推理需求的增长,并对垂直行业和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科技企业学而思在此次展会上展示了多款新品,包括学习机T4旗舰版、网校AI编程课程、素养机器人以及九章爱学APP等。学而思学习机AI产品负责人李通指出,以DeepSeek为标志,基础大模型行业正处于快速迭代之中。在新的技术范式下,用户能够直观看到AI的推理过程。教育领域尤为需要大模型的解题能力,DeepSeek带来的推理能力使得教育大模型在编程和数学解题两大核心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金山办公在此次大会上推出了智能体产品WPS灵犀,用户仅需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多轮对话即可完成文档编辑、PPT制作及语音助手等功能。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观察到,当前行业的焦点依然集中在基础模型上,而非垂直行业模型。他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与2010至2011年的早期互联网更为相似,而非2013至2014年的成熟互联网阶段。尽管金山办公推出了Agent产品,但田然对Agent技术持谨慎态度,认为当前Agent技术尚未彻底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且在记忆体系构建和外部工具调用等方面尚不成熟。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工业互联网数字科技企业,广域铭岛对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有着深刻体会。广域铭岛的技术负责人分享道,通过与通义千问和DeepSeek的合作,公司实现了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然而,在工业AI的实际落地过程中,他们发现每个工厂都拥有独特的私有化数据,获取难度大,工艺知识与AI技术之间存在隔阂,很少有科技企业能真正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研发与验证。尽管许多制造企业迫切希望采用AI技术,并积极尝试,如借鉴ChatGPT开发聊天类产品,但这种模式虽然为用户获取数据和知识提供了便利,却难以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无法将AI真正融入每个生产环节。因此,该负责人认为,大模型虽如“聪明的大脑”,但若缺乏对工业现场的感知和执行能力,以及对工艺机理的深入理解,就无法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