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海迎来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盛大开幕,科技界再次聚焦于此,共襄盛举。
展会上,具身智能成为当仁不让的明星,从灵活格斗的人形机器人到精通家务、康复辅助的服务型机器人,这些智能体通过流畅的动作和自然的人机交互,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惊叹。然而,在这场科技盛宴背后,算力基础设施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石,依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算力基础设施展区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过去常见的参数竞赛已经悄然降温,各厂商展出的芯片和服务器产品,很少再刻意突出某项极致性能参数。这些技术指标更多地融入了具体的产业解决方案,或是隐藏在实际应用场景的演示之中。现场的讨论更多地围绕“碎片化算力资源统筹”、“低功耗与低成本”以及“垂类产品软硬件整合”等务实话题展开。
在算力基础设施的务实转型中,“全链路国产化”的推进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全球供应链波动引发的芯片断供风险,以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实挑战,让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深刻意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即便部分产品尚未受到外部限制,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厂商也主动出击,将国产化的边界从单一芯片扩展到从架构设计、软硬件生态到产业落地的全链路。
这种国产化的实践在WAIC的展台上随处可见。从芯片底层架构的自主研发,到操作系统、编译器等软件工具链的国产化适配,再到与本土服务器厂商、行业应用企业的深度协同,一条贯穿“芯片—软件—整机—场景”的国产化链条正在加速形成。其中,沐曦作为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的典型代表,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训推一体GPU曦云C600,虽然现场没有详细介绍性能参数,但据透露,该芯片搭载了前沿的HBM3e显存,将大幅提升显存带宽,为大模型训练及推理提供有力支持。
中昊芯英展示了其“刹那”系列TPU,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IP核与自研指令集、计算平台,配合Chiplet技术,在相同AI计算任务下能耗可降低三成。而华为则带来了“384超节点”真机首次亮相,该系统基于昇腾超节点技术,实现了业界规模最大的384卡高速总线互联,并已适配和开发超过80个大模型,展示了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实践。
摩尔线程则聚焦细分场景,展示了包括生命科学、物理仿真、空间智能、视频超分在内的12项面对不同行业打造的Demo。其中,视频超分技术MTVSR能够在端侧提供2-4倍的视频实时超分,显著提升低分辨率视频在高分辨率屏幕下的播放清晰度,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素材的便捷获取方式,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
华为与摩尔线程虽然聚焦不同层面,但都展现出了国产算力基础设施“高低搭配、全域覆盖”的发展态势。华为以超节点技术夯实大模型训练的算力底座,构建生态护城河;而摩尔线程则通过聚焦细分场景,用轻量化技术方案打通算力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些努力共同推动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