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底在上海浦东盛大启幕,吸引了全球8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了超过3000项前沿技术产品,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模型、AI终端及智能机器人等多个核心领域。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AI技术深度融入各行各业的重要窗口。
作为大会的亮点之一,“链合π圆桌会”聚焦于“AI+教育:重塑未来学习新生态”的主题,汇聚了行业领袖、顶尖学者及资深投资人,共同探讨AI教育领域的未来趋势与挑战。活动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东浩兰生协办,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在圆桌论坛上,学而思学习机AI产品负责人李通指出,AI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大模型的出现,正引领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AI不仅具备了知识压缩与推理能力,还能模拟真人教师进行教学规划,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李通认为,AI技术在解题、讲题、批改等教学环节的应用,将极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智谱高级副总裁吴玮杰则强调了AI教育迎来“啊哈时刻”的四个关键因素:政策支持、技术成熟度、用户需求以及成本降低。他认为,随着AI技术成本的大幅下降,其普惠性显著提升,为AI教育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吴玮杰也指出,当前教育机构对AI存在认知误区,如过度追求模型准确率,忽视了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中国人工智能领军科学家刘志毅则从伦理角度探讨了AI教育的未来发展。他强调,所有工具性AI都应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AI的风险边界应通过技术实践与国际合作共同设定。刘志毅认为,确立伦理原则是AI教育实现其目标与价值的关键。
在讨论中,李通还提到,教育硬件作为“长链条产品”,其发展与成熟离不开硬件供应链、操作系统、软件内容与服务生态的整合。国内完善的硬件供应链生态为高质量学习机的快速推出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大模型生态的多样性与快速发展则进一步加速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
圆桌讨论围绕AI教育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展开,嘉宾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吴玮杰期望AI能推动教育向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转变,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实现更加灵活的学制。而刘志毅则预测,未来三年内,每个人都将至少拥有一个具身智能实体伴侣,这些实体将能与人进行深度互动,更好地解决教育中的记忆与知识储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