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懂车帝测试引争议:特斯拉高光背后,智能驾驶安全标准何去何从

   时间:2025-07-28 20:37:05 来源:字母榜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七月的北京,暴雨过后留下的是湿润的街道与清新的空气,而在懂车帝打造的《懂车智炼场》节目中,一场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这场风暴的中心,是36款热门车型的激烈比拼,它们搭载了各式各样的辅助驾驶系统,从特斯拉Model 3到问界M9,从小米SU7到比亚迪汉,齐聚一堂,共同面对15类模拟高危事故场景的严峻考验。

懂车帝的测试工程师赵宇透露,为了打造逼真的测试场景,团队花费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深入分析了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的大数据,并实地走访了12个省市的高速交警支队。从已公布的两期测试内容来看,36款车型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的表现大相径庭,其中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脱颖而出。

尽管懂车帝方面强调并未对测试结果进行排名,但特斯拉的两款车型无疑成为了焦点。马斯克迅速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这一结果,并配文称“Autopilot的实力无需多言”。然而,业内人士对此反应复杂。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特斯拉的表现符合预期,但一次测试并不能定义全部。与此同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也通过官方渠道重申:辅助驾驶功能仅为驾驶员提供辅助,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专注。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吴新宙表示,这种标准化测试为行业提供了横向对比的坐标系,此前行业内的测试多为企业自证,消费者难以进行直接对比。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比亚迪工程院智能驾驶实验室主任王亮指出,测试场景的极端性与现实路况的复杂性存在差距,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的场景在现实中发生概率极低,用极低概率事件来苛责系统可能误导消费者对日常使用场景的判断。

还有车企对测试方法提出质疑,认为某些测试条件过于极端,如某新势力品牌车型在“隧道出入口强光干扰”场景中失败,原因是模拟光源强度过高,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遇到。对此,赵宇回应称,测试的本质在于探知系统极限,就像碰撞测试用50km/h时速一样,旨在建立安全冗余的底线。

随着争议的升级,测试的“公平性”成为了焦点。有网友质疑变量控制不严谨,存在漏洞;某品牌车主群甚至流传着“测试车辆是否被特殊调校”的猜测。这些争议凸显了行业的深层矛盾,即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必须有第三方测试来打破信息茧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克强认为,懂车帝的尝试虽不完美,但至少让行业看到了建立统一测试标准的紧迫性。

面对质疑,科技博主李楠的回应一针见血:“真实道路的事故场景,有人和你讲‘公平’吗?”在他看来,懂车帝的测试虽不完美,却首次将“实验室数据”与“人间险境”紧密相连。当某新势力工程师私下透露“行业测试常在理想光照下进行,结果比实际强30%”时,这种“不完美”反而成为了稀缺的真实。

测试风暴过后,行业开始深刻反思。懂车帝在官网新增了三项测评原则,包括80km/h时速下能否识别静止障碍物、接管提示是否明确以及雨雾天通过率等,这些原则直指当前测评体系的致命盲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驾分委会专家陈宇提议,应使用“生命冗余”系数替代“通过率”,新标准应量化系统崩溃前的“救命缓冲”,如提前预警时间和失效后维持基础制动等。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而特斯拉的“安全模式”也被视为冗余设计的典范。用户觉醒正在倒逼行业变革,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车辆在最弱路况下的表现。当测试成绩与现实安全出现偏差时,行业开始反思安全冗余的定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王耀认为,建立安全冗余量化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欧盟正在推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安全法规》明确要求车企公开多项具体参数,包括传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识别率、系统失效后的接管预警时间等。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量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国内的标准制定也在加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计划在2025版评价规程中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评分项,包括传感器抗干扰能力、系统决策容错率等指标。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或许是更大的挑战。其纯视觉路线一直备受争议,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其技术路线可能面临调整压力。然而,行业的共识正在形成:安全冗余的竞争终将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未来消费者购车时,将不再关注摄像头的数量,而是关注在恶劣天气下系统的实际表现。量化标准的建立将倒逼车企将研发重心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这才是辅助驾驶技术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场由懂车帝测试引发的讨论,最终指向了整个行业的安全伦理。当特斯拉的测试成绩被马斯克当作技术背书时,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辅助驾驶的终极目标不是通过测试,而是确保用户的安全。正如李克强教授所言:“真正的安全,永远在路上,而不在测试成绩单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