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巴兰仕汽车检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巴兰仕”)近日宣布,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IPO审核状态已更新为“注册生效”,标志着公司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本次IPO,巴兰仕计划募集3亿元资金,旨在推动汽车维修保养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与扩产、举升设备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以及研发中心的升级。
然而,深入剖析巴兰仕的招股书不难发现,公司在发展道路上仍面临多重挑战。外销业务在巴兰仕的收入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主要采用贴牌模式,这导致公司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巴兰仕的外销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75%,主要市场涵盖欧洲、南美洲和亚洲。尽管境外营收贡献巨大,但高度依赖外销的策略也暗藏风险,特别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国外市场需求构成威胁。
贴牌模式下,巴兰仕作为产品加工商,无法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展示自身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因此,巴兰仕的综合毛利率持续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反映出贴牌模式在利润空间上的局限性。若主要贴牌客户出现经营问题或合作减少,巴兰仕的经营业绩将面临大幅波动甚至下滑的风险。
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巴兰仕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大幅增长,尤其是2024年较上一年末增加了近一倍。尽管巴兰仕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销售收入较高所致,但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占用和现金流压力。与此同时,坏账风险和管理成本也随之上升,对公司的财务健康和信用评级构成潜在威胁。
研发投入方面,巴兰仕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公司的研发费用虽然逐年增加,但研发费用率却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截至2024年末,巴兰仕拥有境内外专利共226个,其中发明专利20个,但有四分之一的发明专利是通过继受取得而非自主研发。巴兰仕还因专利侵权问题接连被起诉,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些专利纠纷不仅增加了公司的法律风险,还可能对公司的生产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种种挑战,巴兰仕能否成功通过IPO融资并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尚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巴兰仕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以降低对贴牌模式的依赖;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公司财务稳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