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飞凌潘大伟:聚焦AI与机器人,大中华区市场将迎来新增长机遇

   时间:2025-07-30 15:19:57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与机器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热门话题。英飞凌科技,这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在其年度媒体日活动中,再次强调了这两个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指出,AI与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为英飞凌带来了诸多发展机会。据他透露,英飞凌在2025财年预计AI相关业务的营收将达到6亿欧元,而在2026财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0亿欧元。

作为一家在华发展三十年的全球半导体企业,英飞凌面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潘大伟表示,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英飞凌在中国市场看到了更多的机遇,特别是在AI、自动化以及家电市场等方面。

英飞凌在多个领域的市场表现也十分亮眼。在汽车电子领域,英飞凌2024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3.5%,中国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13.9%。在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领域,英飞凌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的市场占有率为17.7%。而在微控制器领域,英飞凌首次登顶全球MCU榜首,2024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1.3%。

在技术创新方面,英飞凌不断推陈出新。其发布的全球最薄硅功率半导体晶圆,厚度从40μm降至20μm,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的机器人关节模组。在碳化硅和氮化镓方面,英飞凌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氮化镓领域,英飞凌率先实现了300mm氮化镓晶圆量产,不仅在技术上更先进,而且每片晶圆上的芯片数量增加了2.3倍,效率显著提高。

潘大伟强调,氮化镓已经到达了一个拐点,可以支持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大量使用。未来,随着氮化镓与硅的成本在同一RDS(on)级别逐渐接近,同级的硅和GaN产品的成本将能够持平。

针对AI服务器的高功耗痛点,英飞凌推出了硅、碳化硅、氮化镓三技术融合的电源方案。例如,与NVIDIA合作开发的800V高压直流电源架构(HVDC),可大幅提升能效,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英飞凌的传感器融合技术也备受瞩目,整合了ToF传感器、雷达、硅麦克风等感知技术,支持设备端数据采集与本地推理。

在机器人领域,英飞凌已与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达成合作,覆盖工业、服务、家用等多场景。通过与地瓜机器人等本土企业的合作,英飞凌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了优化设计,共同打造具有强大运动、感知与通信能力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在财务方面,英飞凌2024财年营收约为150亿欧元。2025财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34.24亿欧元,利润为5.73亿欧元,利润率为16.7%。展望未来,英飞凌预计营收将与上一财年持平或略有增长,调整后的毛利率预计在40%左右。

大中华区市场在英飞凌全球营收中占比约三分之一,是全球占比最大的市场。因此,潘大伟在媒体日活动上再次强调了英飞凌“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策略。这一策略包括本土化创新、本土化运营、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生态四个方面。

在创新方面,英飞凌致力于开发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提供灵活丰富的产品组合,并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高价值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在生产方面,英飞凌将扩大微控制器(MCU)、MOSFET和其他通用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并加强与本地代工合作伙伴及后道生产制造伙伴的合作。

潘大伟指出,提高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的韧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方面。因此,英飞凌将继续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加强本土的应用创新,以确保其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

作为一家德国企业,英飞凌以其长期性、稳定性和卓越的质量管理著称。潘大伟表示,质量可靠和长期主义视角是英飞凌不变的基因。然而,随着世界发展越来越快,英飞凌也在不断提高敏捷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回顾过去,十年前AI还鲜为人知,而现在已成为热门话题。英飞凌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重点聚焦的项目也随之变化。然而,潘大伟强调,产品的高品质和领先性,以及支持低碳化、数字化的发展理念,始终是英飞凌不变的追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