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最深邃的海域之一,科研人员揭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命奇迹。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沟与千岛-堪察加海沟,隐藏着一个不依赖阳光、依靠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能量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这一惊人发现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带来,并于7月30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借助“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科研人员潜入9533米的深渊,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海底世界,他们首次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以及丰富的甲烷储库。这些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构成,它们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活动。
通过对这些环境的地球化学分析,科研人员发现,这些甲烷是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转化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而来。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深渊海底之下存在一个庞大且活跃的深部生物圈,还挑战了传统观念——即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这一新视角为理解深海碳循环的复杂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更令人兴奋的是,此次研究不仅发现了新的化能合成生命物种,还证明这些生命可能对深渊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全球碳循环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化能生命群落可能在全球深渊海沟中普遍存在,形成一条独特的“化能生命长廊”。
此次探索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旨在利用先进的深潜技术深入探索地球深渊的奥秘。这一发现无疑为科学界对深海生态系统的理解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未来的深海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