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飞跃,从2020年出口占比仅4%,到如今每五辆车中就有一辆远销海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激增,更在于出口结构和市场布局的深度调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各车企间的竞争态势却愈发激烈,尤其是在海外市场,这种竞争甚至超过了国内市场。
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大亮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75%,而传统燃油车虽然仍是出口主力,但总量却下降了7.5%。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佼佼者,其海外市场表现尤为抢眼。在连续两年蝉联国内销量冠军后,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销量也跃居自主品牌之首,甚至在欧洲市场首次超越了特斯拉。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如宋PLUS、海鸥、元PLUS等,在国内外市场均受到热烈欢迎。
除了比亚迪,一些合资品牌也开始加大海外市场的布局。面对国内市场的压力,起亚、现代、沃尔沃、福特等合资品牌纷纷寻求海外市场的突破。悦达起亚上半年出口量占总销量的半数以上,成为合资品牌出口的一大亮点。
然而,并非所有自主品牌都能在海外市场顺风顺水。吉利、长城、长安等部分自主品牌上半年出口量出现下滑。这除了受到俄罗斯市场下滑的影响外,也与各车企自身的市场策略和应对能力有关。
俄罗斯市场的变化对中国汽车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报废税和进口车关税的提高,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出口量大幅下滑。俄罗斯已从上半年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跌落至第五位。取而代之的是墨西哥等拉美市场,以及中东、澳大利亚等地区。
在出口车型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成为新的增长点。上半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77%,远超纯电动车型的17%。从澳大利亚到东南亚,从中东到欧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亮点。
尽管中国汽车出口整体势头强劲,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纯电动车型过于追求高端和大型化,缺少适合欧洲等市场的纯电小车;另一方面,出口均价的持续回落也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价格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