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向“新”而行,这个园区如何“出圈”走红?

   时间:2024-10-12 00:47:3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在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公布的“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拟认定名单中,湖南比邻星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新质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中建国际智慧谷,自2019年下半年启动招商以来,经过四年深耕,已逐步从一片荒凉之地蜕变为创新活跃、生机勃勃的科创高地。园区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紧邻多所高校,科教资源丰富,为创新创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比邻星科技与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正是园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缩影。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推进了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为师生提供了研发及测试平台,助力我国在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园区通过搭建研发创新平台、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阵地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转化。同时,园区还积极探索与政府、高校、研究院所的深度合作,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最大限度激发创新热情。

在服务企业方面,中建国际智慧谷始终坚持“有温度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贴心、细致、优质服务。从咚咚智能的场地需求到丹渥智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申报,园区都给予了大力扶持,为企业营造了极佳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运营“一圈六体系”,即创业孵化、管理咨询、国际交流合作、政务、投融资、智慧运营服务体系,搭建企业成长生态圈。通过整合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园区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全要素的科创生态体系,为其持续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在聚焦新产业方面,中建国际智慧谷围绕数字信息、人工智能、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新名片。通过把握相关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园区逐步成长为湘江新区人工智能集群新高地。

目前,园区80%的企业与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已拥有1594项发明专利及软著,2家企业攻破了卡脖子难题,3项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大市场,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为支撑的高校科创转化中心。

中建国际智慧谷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从一片荒凉之地到如今的科创高地,园区不断散发着科研光芒,领潮湖南、辐射全国。未来,园区将继续坚定目标,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央企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