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多家手机厂商因此调整了采购策略。据业内消息,由于上游存储芯片价格大幅攀升,部分厂商已决定暂缓本季度相关采购工作。目前,部分厂商的库存水平普遍低于两个月,其中DRAM库存甚至不足三周,面对原厂(包括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高达近50%的涨幅报价,厂商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一轮价格上涨的直接诱因是全球范围内AI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科技巨头们为满足人工智能计算需求,纷纷加大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投入,导致市场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已对部分存储芯片产品上调价格,最高涨幅达60%,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
市场分析机构摩根士丹利指出,当前存储芯片行业已全面进入“卖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或将贯穿2026年,并可能延续至2027年。这一判断基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智能设备渗透率不断提升等多重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难以根本扭转。
作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核心组件,存储芯片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成本结构。据业内人士测算,存储器件在手机硬件成本中的占比约为10%-20%,其价格攀升已对手机定价策略产生显著影响。近期上市的中高端机型普遍出现100-500元的价格上调,部分厂商甚至通过调整产品配置来平衡成本压力,例如推出不同存储容量版本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面对原材料成本激增,手机厂商的应对方式呈现分化态势。部分品牌选择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消化成本,例如提前锁定长期订单、拓展多元化供应商渠道;另一些厂商则被迫调整产品发布节奏,将部分机型推迟至成本压力缓解后再推向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存储芯片价格波动或将引发行业新一轮洗牌,具备技术优势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