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指南:深度解读IOMM成熟度模型

   时间:2025-08-04 02:22:1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如何科学评估转型进度、明确升级方向,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适时推出了《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运营经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这一模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量化的评估框架和实践指南,引领企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标准时代”。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再到“新基建”概念的深化,政策层面不断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加码,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

从技术层面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硬支撑。云计算以其资源虚拟化的优势,构建起全域数据互联与算力覆盖的架构,为传统行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数据在电信、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诸多新场景,如精准营销、智能调度等。人工智能则通过提升效率,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物联网与云边协同模式的兴起,更是加速了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网络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与企业各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业务、人才等要素被数字化,业务流程和生产方式得以重组,从而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对于IT驱动型企业而言,转型多由IT部门主导,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而对于非IT驱动型企业,如制造类企业,转型则更多从业务、财务等部门发起,先从供应链、经营环节等核心业务切入。这种路径差异的背后,反映了企业核心需求的不同。

为帮助企业解决转型中“不知现状、不明方向”的问题,CAICT基于多年研究推出了IOMM模型。该模型从“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运营能力”和“企业整体数字化经营运营能力”两大维度出发,为企业转型提供全面“画像”。

在“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运营能力”方面,IOMM模型将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分为五个成熟度阶段,从基础保障到创新引领,逐步推动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而在“企业整体数字化经营运营能力”方面,该模型则覆盖企业经营全流程的转型水平,包括资金、人才、生产设备、数字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技术改造能力,以及资源配置、系统协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成效。

IOMM模型的价值不仅在于评估,更在于为企业提供行动指南。通过与目标对比发现短板,结合现状制定改进计划,企业能够明确能力提升的优先级,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批标杆企业的转型经验也证明了IOMM模型的有效性。例如,中国建设银行通过构建“龙舟”运维PaaS平台,实现了IT部门向价值中心的转型;浙江移动则通过构建技术中台微服务平台,推动业务营销、网络运维等环节的智能化;阿里云作为全球首个将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公有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其云原生架构的成熟度得到了充分展现。

随着IOMM模型的推广和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正逐步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在这一新阶段,无论是技术架构的云化升级还是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重构,都以价值为导向,旨在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效率提升和创新突破。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终点,而是持续进化的过程。借助IOMM等评估工具,企业能够更清晰地把握自身定位,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节奏,最终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