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角色界限在大众认知中清晰可见,这种划分不仅限于学术圈,也深深植根于流行文化中。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剧中的物理学家谢尔顿·库珀常以“真正的科学家”自居,对工程师霍华德·沃洛维兹不乏讽刺,这种职业差异甚至成为了剧集的重要笑点。
简而言之,科学家致力于探索自然规律,追问世界“为何如此”;而工程师则更侧重于“我们能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他们致力于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现实技术、工具与系统。科学家追寻真理,工程师追求实用。
然而,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近期遭到了世界首富伊隆·马斯克的挑战。在转发xAI员工招聘推文时,马斯克评论称,将“研究员”与“工程师”区分开来的命名方式,实际上是对双层工程体系的一种隐晦描述。他宣布,xAI从今往后将不再做此区分:“这里只有工程师。”他还直言,“研究员”一词是学术界的过时术语。
马斯克的言论不出所料地引发了广泛争议。支持者中,工程师David Brown认为,研究员与工程师的划分只是为了排除没有博士学位的人。ParadigmShiftAI创始人Anaïs Howland则表示,在大型实验室里,这种划分只是用来划分地位的。机器人企业家、CMU机器人学博士Jordan Ford也表示,自己更倾向于工程师的头衔。
反对者的声音同样响亮。有人试图通过解释概念来反驳,有人以牛顿等大科学家为例进行质疑,还有人针锋相对地嘲讽说:“工程师这个词也是发动机出现以来的古董术语。”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更是直接批评马斯克“大错特错”,并在领英发帖详细阐述了研究与工程的差异,包括运作方式、方法论、开放性和评估标准等方面。
LeCun指出,研究使用科学方法论来发现新原理,证明其有效性,分析优势和局限性,并与研究社区互动。研究的评估标准包括概念简单性、理论美感、性能优势等。而工程则是整合方法来构建可工作的系统,其评估标准主要是产品影响力。他强调,如果不区分这两项活动,不用不同的标准评估研究者和工程师,就有可能扼杀突破性创新。
这场“研究者vs工程师”的论战,无疑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工程关系的深入思考。对于这一话题,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