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万众瞩目下,GPT-5的部分聊天记录意外曝光,引发了广泛讨论。据8月4日的最新报道,这些对话记录由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提前展示了GPT-5的使用体验。
在对话中,Altman请求GPT-5推荐几部以AI为主题且引人深思的电视剧。GPT-5迅速响应,提供了一份片单,其中首推的是Altman本人也极力称赞的美剧《万神殿(Pantheon)》。这一互动不仅展示了GPT-5的即时推荐能力,也反映出其对流行文化和AI主题的深刻理解。
不仅如此,Altman还在推文中提及,软件即服务(SaaS)行业或将迎来“快时尚”时代,这暗示着即将发布的GPT-5可能会对软件开发流程带来深远影响,加速软件迭代并降低成本。然而,网友们对GPT-5的表现却褒贬不一。
许多网友指出,GPT-5在回答中频繁使用破折号,这种语言风格被批评为“AI味儿”过重。GPT-5在推理方面的不足也引发了关注,其推荐的第二部剧与AI主题无关,反而与量子计算有所关联,这被认为是对原始要求理解偏差的体现。
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质疑,有评论指出GPT-5与之前的GPT-4o相比并无显著区别。更有网友吐槽GPT-5用词夸张、花哨,语言怪癖与GPT-4o如出一辙。Altman近期多次高调宣传GPT-5的能力,声称其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超越人类,但网友的质疑反映出GPT-5的实际表现与用户预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事实上,GPT-5的发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外媒报道称,GPT-5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突破、团队管理及与合作方的博弈。原本计划数月前发布的GPT-5,因能力提升有限而被迫降档为GPT-4.5。研究人员发现,适用于较小模型的微调技术在大规模模型上并不奏效,且在将推理模型转化为聊天使用的“学生模型”时,性能出现明显下降。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GPT-5在编程和数学任务方面相较于现有模型仍有所提升。GPT-5生成的代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美观性,且在支持AI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时更加高效,所需人工干预更少。然而,有知情人士认为,GPT-5的进步幅度难以与GPT-3到GPT-4的代际飞跃相提并论。
OpenAI在研发过程中遭遇了预训练阶段的局限性,高质量网页数据的供给枯竭,且对小规模模型的调优手段在模型变大后失效。截至今年6月,OpenAI尚未开发出一款能被称之为“GPT-5”的模型。推理模型范式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性能退化问题也给OpenAI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OpenAI仍在努力推进GPT-5的研发。公司正在开发通用验证器工具,以自动化验证模型在强化学习过程中的回答质量。这一进展有助于GPT-5在编程等可验证性强的任务中提升性能,同时在创意写作等主观性强的领域也展现出进步。
然而,技术挑战并非OpenAI面临的唯一问题。作为当前最受瞩目的AI创企,OpenAI时刻面临着竞争对手的挖角。最近,meta挖走了多位OpenAI研究员,其中包括参与核心技术进展的人员。这波离职潮给OpenAI的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与此同时,OpenAI与其最大外部股东微软之间的财务关系也备受关注。双方围绕合作协议条款一直存在摩擦,试图在OpenAI重组营利部门、为未来上市铺路的过程中争取更多让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OpenAI仍在努力推进GPT-5的研发,并期待其在正式发布时能承载外界的极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