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penAI与张小龙理念共鸣:智能工具应促人前行,非诱人沉迷

   时间:2025-08-05 13:23:12 来源:数字生命卡兹克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静谧的夜晚,一位网友在电脑前漫无目的地浏览着网络,期待着GPT-5的最新消息。然而,当时钟指向凌晨一点时,他意外地发现了OpenAI发布的一篇博客文章,而非他期待的GPT-5更新。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ChatGPT又一次的小更新,类似于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网络上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不乏讽刺与调侃。但出于好奇,他还是点击了链接,准备一探究竟。

然而,当他浏览了几行英文后,不禁挺直了腰板,仿佛被某种力量所触动。虽然博客中提到的弹窗设计略显抽象,且他在连续四小时的使用中并未遇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整体产品设计哲学的赞赏。

OpenAI在博客中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并非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是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利用注意力。他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用户停留的时间长短或点击次数多少,而是用户是否解决了问题并心满意足地离开。甚至提出,用户在产品中使用时间越短,反而可能是产品奏效的标志。

这一理念,对于任何熟悉中文互联网的人来说,都显得尤为熟悉。它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位身着T恤、站在万人瞩目的讲台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反复阐述类似思想的男人——张小龙。

回想起微信诞生的那个混乱年代,中国互联网正处于流量的蛮荒时期,各大巨头为了争夺用户而刺刀见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小龙提出了“用完即走”的理念,这在当时显得格格不入,却最终被奉为圭臬。

张小龙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让用户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事情,然后去做他们该做的事。他不主张黏住用户,而是去思考用户需要什么。这种极度的自信和克制,贯穿了微信的整个崛起过程。

如今,当再次审视OpenAI的这篇宣言时,人们会发现其逻辑与张小龙的理念如出一辙。ChatGPT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超级工具,它的使命是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答案,而不是消耗用户的时间。

OpenAI也提到了ChatGPT Agent,它可以在用户不打开应用的情况下完成各种任务,如预定会议、总结邮件等。虽然目前的设计尚不完善,但理念是自洽的。这种“不用也走”的理念,将“用完即走”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理念的高级之处在于,它将产品的价值判断从商业交换的层面提升到了生命价值的层面。商业交换的逻辑是用户付出金钱或注意力以换取服务,而生命价值的逻辑则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一个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产品,实际上是在延长用户的生命。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扮演着建桥或筑巢的角色。是打造一座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还是编织一个让人沉醉其中、忘记时间的巢?筑巢的诱惑是巨大的,因为它顺应了人性中对安逸和即时满足的渴望。而建桥则是一件更辛苦、更需要信念感的事。

OpenAI的选择让人触动,因为它在人类智能的最前沿,以一种决绝的姿态选择了建桥。最高级的智能,其使命不是构筑更完美的牢笼,而是赋予人类穿越一切障碍的力量。这也是科技最终极的人文关怀。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内容创作,我们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希望把用户和读者带向何方?是带向一个更安逸的巢,还是带向一座能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那些最伟大的创造,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最终都选择了后者。

因为,它们的真正目的,不是让人停留,而是让人出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