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蔚来与理想两大新能源车企相继推出了乐道L90与理想i8,两款车型因发布时间接近而频繁被公众拿来比较。尽管两者市场定位迥异,直接对比车型本身意义不大,但两款车背后所反映出的企业策略与创始人理念却值得深入探讨。
蔚来的乐道L90以17.98万元的起售价,打破了市场对蔚来高端形象的固有认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蔚来创始人李斌显然做出了深刻反思。自品牌成立以来,蔚来一直走高端路线,定价高昂。然而,随着竞争对手的涌入,这一策略逐渐失效,销量下滑,企业陷入困境。为了扭转局面,李斌推出了乐道和萤火虫两个中低端品牌,但初期效果并不理想。直到乐道L90的发布,才似乎为蔚来带来了一线生机。
乐道L90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李斌对市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对于极致性价比的追求。这一转变,不禁让人联想到小米汽车的成功之道。有观点认为,李斌或许从小米汽车的成功中汲取了灵感,决心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则显得更为保守。自L系列车型大获成功后,理想似乎陷入了路径依赖的困境。去年,理想Mega车型的销售未达预期,但这一挫折并未促使理想进行深刻反思。相反,理想在今年推出的i8车型上,依然沿用了Mega的外观设计,这一决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理想i8的定价策略也备受关注。为了保持公司整体20%的毛利率水平,理想并未选择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然而,这一决定却给i8的销售带来了巨大压力。自发布以来,理想汽车并未公布任何令人振奋的销售数据,这或许反映出市场对i8定价策略的不认可。
理想i8的车型定位也备受质疑。作为一款大尺寸SUV,i8与理想L系列车型在客群上存在一定重叠。这不仅加剧了内部竞争,还可能导致潜在客户的流失。在新能源车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用户购车时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差异化。理想i8的车型定位显然未能满足这一需求。
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理想创始人李想显然也在寻求改变。近年来,他不仅在个人形象上进行了重塑,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与公众互动,试图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在产品、定价和定位等核心问题上,李想却显得颇为固执。
纯电i8和i6车型被视为理想的转折点。未来,李想将面临销售遇阻后的被动改变与提前主动求变两个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理想必须放下过去的成功包袱,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心态迎接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