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掀起波澜的又一重磅消息中,埃隆·马斯克通过其个人社交平台X,于2025年7月的一个炎炎夏日,向全球粉丝透露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他宣布,xAI,这一他旗下的创新平台,正着手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多代理人人工智能(AI)软件帝国,其核心为一个名为Grok的先进模型。
马斯克透露,Grok模型将孕育出数以百计的AI“特工”,这些特工各司其职,有的在编程领域大放异彩,有的则在影像与视频内容的生成与解析上展现非凡才能。这些AI特工将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人类行为,彼此协作,直至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是一项宏大的挑战,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竞争异常残酷!”马斯克在文中如此描述,同时抛出了一个谜语般的问题,邀请网友猜测这家未来公司的名字。他巧妙地提及“宏观”(macro)与“艰难”(hard)两词,迅速在网络上激起了层层涟漪。一位机智的网友回复“Macrohard”,马斯克用一个眨眼的表情符号回应,似乎默认了这一创意。
不久后,xAI正式以“Macrohard”之名提交了商标申请,将这场原本看似轻松的命名游戏推向了实质操作阶段。Macrohard这个名字,不仅是对“微观”(micro)与“软”(soft)的反讽,直指微软(Microsoft),更如同一份公开的挑战书,宣告着与这家科技巨头的竞争态势。
马斯克与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之间的不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两人的恩怨可以追溯到盖茨被指做空特斯拉股票,以及后续在狗狗币(DOGE)上的理念冲突。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直言盖茨的双重标准,而盖茨也曾对马斯克的一些激进言论表示担忧。此次Macrohard的命名,被外界视为马斯克向盖茨发出的又一记重拳。
Macrohard的技术蓝图,远不止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它构建在一个以Grok为核心的多代理人AI系统上,旨在实现软件开发的全面自动化。这一系统不仅能够生成原始代码,还能理解多媒体内容,通过数百个专业AI代理人的协同工作,模拟人类与软件的交互过程,不断优化升级。
在微软凭借GitHub Copilot和Microsoft 365 Copilot等AI开发工具引领行业潮流之际,Macrohard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愿景:让AI不仅作为辅助工具,而是成为真正的工程团队,负责从设计到部署的每一个环节。这预示着软件开发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AI自主创作时代。
回顾马斯克过去的创业历程,从特斯拉到SpaceX,每一次都伴随着质疑与嘲笑,但最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次,他或许正通过Macrohard,再次改写软件与AI行业的未来。尽管目前“Macrohard”商标在中国尚未有公开注册信息,但马斯克的创新脚步,显然不会因为地域限制而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