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图借AI翻身,股价暴涨300%:是风口还是长期价值显现?

   时间:2025-08-07 13:53:4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美图公司,这个曾被视为时代遗珠、连年挣扎于亏损边缘、业务不断收缩的企业,如今却凭借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了华丽转身。最新发布的盈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图经调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高达65%至72%,标志着这家企业正式摆脱了多年的亏损阴影。

回望过去两年,美图不仅成功扭亏为盈,2024年更是实现了33亿元的盈利,月活跃用户数量攀升至2.66亿,跻身国内首批通过AI技术实现盈利的应用公司之列。然而,就在几年前,美图还深陷困境,股价暴跌,团队士气低落。2019年,美图因亏损1.9亿元而不得不忍痛割舍手机业务,关闭电商板块,全员撤回厦门总部进行调整。

如今,美图仿佛涅槃重生,创始人兼董事长吴欣鸿坦言,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AI的加持。更重要的是,美图终于认清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摒弃了盲目追逐风口的做法,重新聚焦于自己最为擅长的影像领域。

自2022年底以来,美图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基于AI生成内容(AIGC)的产品和功能,形成了从底层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到中间层的AI开放平台、创意平台,再到应用层的各类用户产品的三层架构。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美图的产品线,更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了用户数量和收入。

例如,Wink这款视频编辑工具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3000万,仅次于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而美图设计室在2024年的营收更是超过了2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今年7月,美图推出的AI Agent RoboNeo更是成功登顶国内App Store分类榜。

不过,用户对于美图旗下产品的评价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普通用户对于其丰富的美颜参数体系和轻量化操作逻辑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产品易用性强,能够快速满足基础修图需求。然而,专业用户则批评其美颜效果同质化严重,模板化功能限制了创作自主性,难以满足高阶设计场景的需求。

AI功能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和付费率,还为美图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一方面,美图通过推出爆款功能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户,海外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显著。另一方面,美图正试图将AI工具渗透到内容创作、商业设计等B端场景中去,以降低中小企业和设计师的创作门槛。

在资本市场上,美图的AI故事也获得了认可。多家投资机构上调了对美图的目标股价和关键指标预测。然而,与同样定位于“AI+视觉生产力工具”的Figma相比,美图的市值仍有较大差距。尽管美图在付费订阅用户数量上远超Figma,但在用户付费能力、商业粘性和增长空间等方面,仍需经历更多考验。

美图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早期的美图秀秀到后来的多元化探索,美图曾走过不少弯路。在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工具类产品一直处于鄙视链的底端,缺乏想象力和变现能力。美图虽然坐拥海量用户,但也急于撕掉“工具”属性的标签,团队经常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

为了摆脱困境,美图开始跨界追逐风口,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短视频平台等产品。然而,这些尝试并未能带来持续的盈利增长,反而让美图陷入了更深的困境。直到2023年,吴欣鸿重掌董事长之位后,美图才终于回归主业,全面聚焦AI影像赛道。

美图能够借AI改命,得益于其在影像领域多年的积累。不同于大模型厂商,美图将自己定位为AI应用公司,更注重将技术应用于产品功能开发。认清自身边界后,美图终于押对了方向,实现了从迷失到聚焦的转变。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美图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尽管AI技术为其带来了短期增长,但用户付费意愿低、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仍待解决。为了寻求破局之道,美图与阿里巴巴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新工具和功能。

这场合作能否为美图带来新的增长点?美图能否从“流量玩家”转变为“价值平台”?这一切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