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专注于AI硬件的新兴企业“人工生产力”宣布成功完成了一轮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米巴资本、商汤国香资本及第四范式基金共同投资,并由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家企业由前第四范式主任科学家涂威威于2024年创立,并已经推出了其首款AI陪伴机器人——熊猫机器人。
“人工生产力”的熊猫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对外交付,而公司计划在下个月推出一款面向儿童的量产智能玩具。在全球玩具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的背景下,这家企业的动作备受瞩目。据NPD集团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传统玩具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但行业领军企业正面临增长困境。同时,电子游戏如网易的《蛋仔派对》日活峰值超过5000万,未成年人用户占比超过70%,进一步加剧了儿童娱乐时间的竞争。
涂威威表示,大模型技术为玩具行业带来了人机交互的革命性变革,使得机器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与人类互动。然而,仅有大模型的自然交互并不足以解决玩具的趣味性问题。在早期的儿童商场测试中,“人工生产力”的熊猫机器人虽然具备多种功能,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却是猜拳和动作模仿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功能。这些功能吸引了部分儿童停留超过两小时,整体复玩率超过80%,充分证明了“好玩”才是玩具的核心。
为了实现“个性化独特快乐”,“人工生产力”自研了自主硬件中台(AP Agentic Hardware Platform)。这一中台包含三大核心能力:AI Agent的“大脑”,具备多模态交互与感知能力、用户行为预测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执行能力;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旨在保证AI能力释放的同时优化产品性价比;以及个性化的互动内容,利用AIGC技术与用户共创内容,为AI硬件提供更丰富的个性化体验。这一架构使得“人工生产力”的硬件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相比竞品具有明显的定价优势。
在实际测试中,系统能够根据儿童的情绪动态调整AI玩具的决策,例如在猜拳游戏中发现小朋友作弊时能够个性化处理。涂威威指出,爆款产品并非靠运气,而是需要供给侧的快速迭代试错,以满足消费市场的多变需求。这一中台能力使得“人工生产力”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进行快速试错,并将迭代经验沉淀到中台中,加速新产品的推出,覆盖不同形态和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在产品形态上,“人工生产力”选择与顶级IP合作,将IP内容植入AI玩具系统中,利用道具触发游戏进程推进,实现单硬件承载丰富多彩的玩法。在供应链端,公司与知名国际玩具代工厂合作,优化产品外观设计与结构,并控制成本。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电子模块,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在渠道方面,“人工生产力”已经与线上线下顶级渠道展开合作,从电商、抖音、新零售系统、商超百货店等多个渠道全面铺货。
团队方面,创始人涂威威拥有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士学位,曾任第四范式主任科学家和百度风巢分布式学习系统架构师,具备丰富的AI技术研发与跨行业应用落地经验。核心研发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曾服务于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快手、小红书等行业头部企业,具备丰富的软硬件开发落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