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次偶然机会中,我陪同老友老张走访了一家汽车4S店。店内一角,一辆被岁月蒙尘的老款雅阁静静地停放着,老张凝视着它,不禁叹了口气:“这车当年可是风光无限,落地价高达25万,如今二手市场上却只能卖到8万,还无人问津。”这时,一位销售人员走近,补充道:“现在新能源车型不仅赠送充电桩,还享受税收减免,相比之下,您这款油车的保养费用每次都要近千元。”老张紧握着那张略显陈旧的保养单据,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燃油车车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老张的遭遇并非个例。政策层面的围追堵截给燃油车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海南已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甚至柴油公交车也开始向电动化转型。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严格的限行政策让许多燃油车车主苦不堪言。我的表弟在深圳驾驶途观L,就因每周二、四的限行,一年下来要少开48天,油费损失超过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即将实施的“国七”排放标准,对老车的年检提出了更高要求,尾气处理改装费用可能高达两三万元。
保值率的急剧下滑更是让燃油车车主雪上加霜。在一次车友会活动中,拥有十年凯美瑞的老王无奈表示:“当年加价提车,如今却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简直不如废铁。”数据显示,燃油车的三年保值率从2022年的61%骤降至49%,而新能源车则逆势上扬至54%。二手车市场上,油车的处境更为艰难,一旦有过出险记录,价格往往会被砍掉三成。
然而,全面否定燃油车也有失偏颇。在极端环境下,燃油车的优势依然明显。比如,在漠河这样的极寒地区,特斯拉等电动车因电池性能受限而无法正常工作,而当地的老捷达出租车却能自如行驶。同样,对于经常跑川藏线的司机来说,由于加油站数量远多于充电桩,燃油车仍然是他们的首选。但这样的场景能否持续,却让人不禁打上问号。
望着车库里日益沉寂的燃油车,我不禁回想起诺基亚高层的那句感慨:“我们没做错什么,但输了。”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燃油车这艘曾经的巨轮正加速沉没。对于那些仍坚守油车的车主而言,或许是时候考虑转型了。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被遗忘往往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