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美引领,中国跟进:多燃料内燃机技术路线探索与低碳转型

   时间:2025-08-08 20:59: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气候目标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重型商用车领域正经历一场由技术与政策共同推动的深刻变革。美国通过实施《可再生燃料标准》,强制要求扩大可再生燃料的供应,特别是在重型车辆中推广可再生天然气(RNG),这一举措促使RNG产能和加注站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2024年美国RNG加注站数量激增63%,用于中大型商用车的注册量也跃升50%,达到2317辆,天然气驱动的垃圾车注册量同样大幅增长43%,多元燃料市场展现出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欧盟在修订重型车CO₂排放性能标准时,引入了生命周期排放(well-to-wheel)的概念,为E-fuel(合成燃料)等新型燃料的应用提供了法规支持。欧盟的新规强调,不仅要关注尾气排放,更要从源头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这一理念已成为其核心要义。至2027年,所有重型商用车都将纳入生命周期排放评估体系。

在全球商用车及内燃机制造商纷纷回归并加大内燃机技术投入的背景下,康明斯(Cummin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nnifer Rumsey与沃尔沃集团CEO Martin Lundstedt均表示,多种动力解决方案和替代燃料将长期并存,清洁燃料驱动的内燃机仍将在交通运输领域占据关键地位。这一观点为内燃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如何借鉴欧美经验,推动天然气、甲醇、氢、E-fuel等能源内燃机技术路线的深化发展,成为实现商用车低碳、零碳转型的关键。目前,我国多种燃料内燃机技术主要从四大路径推进,包括天然气内燃机、甲醇内燃机、氢内燃机以及E-fuel内燃机。

在天然气内燃机方面,我国液化天然气(LNG)重卡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销售占比达到42%,推动了柴油重卡需求的下降。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联合推出的13L LNG发动机,功率高达290kW,转矩达到2000Nm,满足了国六排放要求,成为行业标杆。未来,进一步优化高压储运体系、推广加注网络、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氢内燃机在快速加注、长续航、高功率输出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中国重汽与潍柴联合发布的13L氢内燃机,热效率达到41.8%,已应用于港口、矿区等场景。一汽解放的氢气发动机同样表现出色,解决了氢脆与高效燃烧难题,实现了零碳排放。

在E-fuel方面,虽然国内示范项目尚在起步,但合成电fuel基于绿电制氢与CO₂捕集合成,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近似为零,具备巨大潜力。未来,需要在大规模绿电制氢、CO₂源头集中化、合成工艺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为推动国内商用车可再生燃料内燃机的发展,应重点关注政策驱动与规范保障、多元技术并行与匹配应用、产业链协同与示范先行、技术创新与节能增效以及市场激励与运营支持等方面。通过完善可再生燃料标准、鼓励燃料生产与加注网络协同建设、针对不同应用灵活选择技术路径、形成“示范——复制”闭环、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及引导运营商优先采购可再生燃料车辆等措施,共同推动商用车领域的低碳、零碳转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