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演讲,演讲主题为《“AI+空间计算”让机器看懂世界》。他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空间计算技术如何携手推动机器人领域的革新。
倪光南院士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引领科技领域的深刻变革,而国家也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机器人技术正迈向“AI+机器人”的全新发展阶段,有望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新质生产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倪光南强调,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至关重要。他提出,一个高效的机器人系统应当具备脑、眼、行动三者的协同能力。只有当机器人能够真正“看见”并理解世界,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
尽管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倪光南院士指出,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复杂多变的物理世界。此时,空间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机器人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AI+空间计算”的融合,我们可以对三维物理世界进行重构,从而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倪光南院士进一步解释,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处理,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同样,机器人也可以借助“AI+空间计算”技术,对世界进行建模和理解。这一技术不仅是落实“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核心技术,更是机器人智能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
他提到,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当前在机器人的“脑”和“眼”方面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倪光南院士希望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研发,将机器人的整体智能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尤其是在移动、自主和高精度作业方面。
倪光南院士还强调了机器人行动系统的重要性。他提到,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支持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AGIROS,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一系统通过开源开放、协同创新的模式,凝聚了产学研用各方面的资源,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