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8月,北京迎来了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盛大召开,此次大会以“智慧机器人,智能具身体”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全球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参展,展出了超过1500件展品,并有100多款新品首次亮相。
走进会场,观众亲眼目睹了大载重工业机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科技产品的风采,同时见证了人形机器人在叠衣、分拣、搬运等任务中的出色表现。从核心零部件的集群展示到机器人技术的深度剖析,这场融合了专业与大众的科技盛宴,为观察全球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展会上展示了其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该平台能同时调度多个机器人完成复杂的多场景任务,打破了传统工业自动化的局限,展示了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的跨越。创新中心还发布了具身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系统等创新技术,为具身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创新平台上,更体现在专利申请量的激增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标志着我国在机器人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在宇树科技的展区,一场激烈的机器人格斗赛吸引了众多目光。宇树科技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凭借其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在外部冲击下仍能迅速调整姿态,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不仅是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也是AI控制算法不断优化成果的体现。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初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快速奔跑、连续后空翻,甚至参与格斗比赛,其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背后,离不开AI控制算法的不断优化和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持续突破。
展会现场,因时科技的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傲意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等核心零部件的亮相,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在推动人形机器人迭代升级方面的实力。这些核心零部件对于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介绍,自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以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智能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创新要素不断汇聚。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机器人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和塑造新型智慧生活的重要驱动力。
在北京经开区,以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为核心,集聚了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完整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还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前景广阔。
在展会现场,“机器人大世界2.0”区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里不仅展示了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还提供了定制化开发、金融及机器人租赁等一站式服务。这一区域的设立,不仅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中。同时,服务机器人也在酒店、餐饮、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不仅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