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论文泛滥,arXiv升级审核机制,自动化工具出击打击造假

   时间:2025-08-14 16:23:13 来源:量子位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学术预印本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AI生成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诚信和内容审核的讨论。

据Nature杂志报道,每年约有2%的论文因涉及AI生成内容而被拒绝。以bioRxiv和medRxiv为例,这两个平台每天需拒绝十多篇疑似由AI撰写的稿件,月累积量高达7000余篇。预印本平台,原本旨在快速分享研究成果,如今却成了AI内容的温床。

这一问题的曝光,始于一篇发表在PsyArXiv上的论文。该论文题为“自我实验报告:梦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界面的出现”,其内容荒诞不经,且署名作者信息模糊。心理学家在审阅时发现,该论文极有可能是由AI生成。尽管PsyArXiv迅速下架了该论文,但作者随后又上传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版本,再次引发关注。

作者Liu Jiazheng在邮件中声称,AI在该论文生成中的作用有限,仅用于数学推导等辅助任务。然而,其缺乏高等教育背景,唯一工具为一台二手智能手机的自述,难以令人信服。这一事件,只是AI生成论文泛滥的冰山一角。

随着ChatGPT等AI工具的推出,AI生成的论文摘要在arXiv计算机科学领域占比高达22%,在bioRxiv生物学领域也达到了约10%。一些生物医学期刊的摘要中,AI生成内容同样占比颇高,达到14%。这无疑对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构成了威胁。

预印本平台对此表示担忧,他们深知AI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辅助作用,如提高文本清晰度、总结数据等,特别是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作者而言,AI润色是合理的需求。然而,完全由AI捏造的论文内容却令人担忧,这不仅误导科研人员,还削弱了读者对平台内容的信任。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预印本平台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他们使用自动化工具和人工筛选程序来捕捉可疑内容,如Research Square采用的Geppetto工具。同时,平台也在提高综述性论文的发表标准,以减少AI生成内容的投稿。openRxiv等平台也在寻求自动化工具的支持,以进一步识别AI生成内容的特征。

然而,这些措施似乎仍难以完全遏制AI生成论文的泛滥。一些作者甚至采取策略,试图规避自动化工具的检测。这无疑增加了平台审核的难度。面对这一困境,预印本平台需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审核机制,以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