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校园餐饮供应商绿捷成为舆论焦点,一篇题为《上海家长集体请愿,让西贝的预制菜进校园和关系户绿捷竞争》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发布后,评论区迅速聚集了3000余条家长对绿捷的吐槽,将这家长期占据上海校园餐饮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校园餐食供应商,绿捷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为全市14个区、超300所学校提供服务,其中40%为小学。其日供餐量达50万人次,覆盖上海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企业荣誉簿上,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团餐十大品牌"、全国团餐大赛最高奖等头衔赫然在列,创始人张国华更担任上海市烹饪协会副会长。2022年上海封控期间,绿捷还跻身11家"突出贡献单位"名单,风头一时无两。
在官方宣传中,绿捷构建了堪称严苛的食品安全体系。据张国华介绍,每个供餐点位均安装摄像头,并派专人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餐食从中央厨房配送后,需经过二次加热确保温度达90℃以上,消毒流程更是严格到近乎苛刻。企业还定期邀请家长学生参观后厨,网上不乏对其透明管理的称赞。
然而,家长们的实际体验却与宣传大相径庭。多位家长反映,孩子常因"吃不饱"而放弃午餐,菜单中炸鸡排、炸猪排等油炸食品频繁出现,油腻感过重。记者查阅多所学校公布的食谱发现,油炸类菜品占比确实较高,营养搭配引发质疑。
针对质疑,绿捷曾解释称受限于供餐成本,甚至存在"亏本运营"的情况。但2018年上海市燎原双语学校的一起收费争议,却让这种说法显得站不住脚。当时,该校在教委明令禁止收取"点心费"后,仍以每学期890元的标准强制收费,未缴费学生需提供医院证明方可免交。校方最初否认收费行为,称点心为免费赠送,后又在媒体追问下改口,引发家长强烈不满。
天眼查数据显示,绿捷的股权结构已发生重大变更。2018年,张国华退出股东序列,但直至2021年仍担任董事长。目前,企业控股方为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其背后是厚生投资旗下的王航、张天笠和陈云仪。值得注意的是,厚生投资与新希望集团关系密切,王航更是新希望副董事长。这意味着,绿捷现已成为新希望系企业。
面对持续发酵的争议,绿捷始终保持沉默。而家长们的诉求愈发强烈,部分人开始呼吁引入西贝等品牌参与校园餐饮竞争,打破现有格局。这场由一顿午餐引发的风波,正将校园餐饮行业的深层问题暴露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