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手机中SIM卡损坏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用户反映,他们的SIM卡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下,竟然出现了损坏,导致手机失去信号。
一位用户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在市中心行走时,手机突然无法搜索到信号。前往营业厅咨询后,工作人员告诉他,SIM卡因使用时间过长而损坏,更换新卡后,手机功能立即恢复正常。这一遭遇并非个例,网络上有多位用户表示,他们的手机在使用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SIM卡无故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iPhone用户在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技术)更新系统后,也遇到了SIM卡损坏的问题。其中,知名数码博主康总@kang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了这一现象。
面对SIM卡损坏的疑问,专家指出,尽管SIM卡看似只是一张简单的卡片,但其工作原理与手机主板上的芯片和元件并无本质区别。SIM卡背面的金属块实际上是它的接口,用于与手机主板进行通信,并由手机提供电源。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定,SIM卡的供电标准包括1.8V、3.3V和5V三种电压等级。如果手机错误地将高电压供给低电压等级的SIM卡,就可能导致SIM卡损坏。在手机系统OTA升级过程中,如果涉及SIM卡供电和通信部分的固件更新,确实存在因电压错误导致SIM卡损坏的风险。
然而,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并不高,手机制造商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诸多优化。专家推测,OTA更新系统时手机发热也可能是导致SIM卡损坏的原因之一,尤其是SIM卡槽位置靠近主板发热区域的手机,风险可能更大。
除了上述原因,SIM卡长期使用后,接触部分金手指氧化也可能导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与手机的通信。当手机与SIM卡的通信失败时,无法通过基站的身份验证,从而导致手机失去信号。
遇到SIM卡损坏的情况,用户无需过于担心,只需前往营业厅补办新卡即可。为了彻底解决SIM卡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业界正期待着eSIM技术的普及。eSIM是一种嵌入式SIM卡技术,无需实体卡片,可以降低因物理接触导致的故障率。
尽管eSIM芯片也可能出现故障,如接触不良、焊点氧化等问题,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问题出现的概率远低于实体SIM卡槽的故障率。对于消费者而言,希望eSIM技术的普及能够减少SIM卡损坏的烦恼,提升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