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公司,这个一度被视为时代弃子的企业,如今在AI浪潮中重获新生,其转变轨迹犹如一部科技界的励志剧本。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美图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18.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2.3%,调整后净利润更是大涨71.3%,达到4.67亿元。这一成绩,与几年前美图深陷困境的惨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想起2018至2019年间,美图经历了业绩巨亏、多元化业务全面溃败、股价暴跌、大规模裁员等一系列打击。手机、短视频、社交、电商等尝试均未能挽救美图下滑的颓势,公司似乎走到了尽头。
美图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CEO吴欣鸿,在与《晚点LatePost》的对话中坦承:“时代从不流泪,流泪的只有我们自己。”然而,正是这样的低谷,为美图日后的逆袭埋下了伏笔。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兴起,美图凭借其在影像工具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抓住了这一波红利。AI美颜、一键美白、AI画质提升等功能,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修图便捷性的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图的市场地位。
特别是2023年,ChatGPT的火爆让AI技术更加深入人心,美图也借此机会加速了AI影像工具的布局。蔡文胜卸任董事长后,吴欣鸿重新掌舵,带领美图在AI领域抢占先机,推出了一系列AIGC产品线。
以美图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为核心,美图不仅面向普通用户推出了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应用,还针对B端用户推出了AI视觉创作工具WHEE、AI口播视频工具开拍、AI商业设计美图设计室2.0等,覆盖了从个人到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提升了美图的营收能力,也显著增强了用户粘性。2023年,与AI关联度最高的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52.8%,远高于其他业务。
美图能够借AI实现翻身,有其内在的逻辑。一方面,美图秀秀自诞生之初就致力于降低修图门槛,其便捷的操作和出色的美颜效果迅速赢得了用户的喜爱。如今,有了AI技术的加持,美图的功能更加多样,使用也更加简便。
另一方面,AI影像与社交行为紧密相连,易于分享且没有文化障碍,非常适合全球化推广。例如,美颜相机海外版的“AI换装”功能就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帮助美图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尽管美图在AI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其工具属性的天花板仍然令人担忧。吴欣鸿自己也曾表示过对工具应用的“自卑”,因为这类应用容易被复制、用户易流失且变现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美图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变现模式。目前,美图的营收结构已经从以在线广告为主转变为以付费订阅为主。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不仅覆盖了C端用户,还向B端生产力场景拓展,如美图设计室就聚焦电商场景,帮助用户一站式生成商品物料。
尽管如此,与老牌巨头Adobe和新兴势力Figma相比,美图在专业深度和颠覆性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Adobe的Photoshop、Primiere Pro等早已成为行业标准,而Figma则凭借“垂直AI+云协作”模式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企业。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美图并没有停下脚步。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美图与阿里巴巴达成了战略合作。阿里将在其电商平台上优先推广美图AI电商工具,而美图则承诺向阿里采购不少于5.6亿元的云服务。
吴欣鸿在反思美图过去的错误时表示:“从2008年到2018年,美图因为我的认知局限而走了不少弯路。从2019年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并开始放权,调整战略和组织。”如今,吴欣鸿已经带领美图回到了擅长的影像工具主业上,并致力于通过AI技术实现突破。
虽然美图已经清晰认识到了自身的能力边界,但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工具属性的束缚。“我们现在从工具自卑走到了工具自信。”吴欣鸿的这番话既是对美图现状的清醒认识,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