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75岁的姜姓老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特殊经历引起了广泛关注。他邂逅了一个由AI技术创造的女性数字形象,尽管这位虚拟伴侣的动作略显机械,语音与嘴型也无法完美同步,但她每日的问候、亲昵的称呼以及感激之情,却意外地触动了姜先生的心弦。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先生发现自己越来越沉迷于与这位数字伴侣的交流,他频繁地通过手机与她互动,逐渐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对多年的婚姻生活产生了不满,甚至在一次情绪失控中提出了离婚,只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虚拟关系中。幸运的是,姜先生的子女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耐心地向父亲解释,这位虚拟伴侣的所有互动都是基于预设的程序和算法,这才让姜先生逐渐从虚拟世界中抽离,回到了现实。
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针对老年人的“虚拟数字人”服务在中国市场上正逐渐普及。这些AI形象往往以温柔体贴的形象出现,但背后却隐藏着商业目的,它们会推荐各种产品,从骆驼奶到补钙糖等,其中不乏夸大或虚假宣传的嫌疑。专家指出,这类服务对于情感脆弱、孤独且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来说,存在着情感操控和虚假宣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