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深刻改变着视频内容的创作与生产方式。长视频领域的领军者爱奇艺,正以其积极的布局和显著的成效,引领着这场技术驱动的变革。
爱奇艺的“剧本工坊”项目,无疑是AI技术在内容创作前端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集成AI大模型,该系统能够快速提炼小说精髓,生成人物小传,并依据丰富的影视创作知识和热门故事素材,为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火花。创作者只需输入一个简单的故事构思,如“一对仙侠情侣在家族恩怨中爱恨交织”,系统即可迅速输出初步的剧本框架,极大地缩短了创作周期,降低了创作难度。
不仅如此,爱奇艺还推出了剧本智能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长达50万字的剧本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涵盖主题深度、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等七大维度,精准指出潜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这一能力,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评估,无疑在速度与全面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进入拍摄阶段,AI技术的介入同样显著提升了效率与质量。爱奇艺在虚拟拍摄技术上的突破,使得诸如《流浪地球》式的宏大场景得以轻松构建,不仅节省了实景搭建的高昂成本,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其自研的制作上云一体机QClip,实现了拍摄现场的实时录制、分发与云端存储,极大地提升了团队协作的效率。
短剧领域同样见证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兴安岭诡事》为例,这部被誉为“业界首个付费AI微短剧”的作品,从剧本创作到美术设计,全程采用了AI技术。借助大语言模型,创作者快速生成了故事框架和台词;而AI的“文生图”功能,则根据剧本描述自动生成了场景画面和角色形象。这一高效低成本的制作模式,让短剧内容得以更加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AI技术的应用,无疑为视频平台带来了诸多益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创意拓展,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优势。然而,与此同时,AI技术也面临着技术瑕疵、版权争议和伦理问题的挑战。例如,AI生成的视频内容中,偶尔会出现帧率不稳、细节错误等问题,影响观看体验;而在版权方面,AI生成内容的归属权问题尚待明确,训练数据可能涉及侵权风险;AI生成的演员形象和声音是否构成侵权,以及AI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滥用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市场竞争方面,虽然爱奇艺等平台在AI技术上先行一步,但随着更多平台的加入,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技术创新和内容质量上保持领先,成为这些平台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观众对于AI制作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观众仍对传统真人演绎的影视作品抱有偏爱。
尽管如此,AI技术在视频制作领域的潜力依然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AI生成内容的质量有望持续提升,其在纪录片历史场景复现、动画制作辅助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平台需不断加强技术研发,解决现有技术难题;同时,行业也需建立健全版权和伦理规范,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