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从千亿市值到破产边缘的警示

   时间:2025-08-21 21:22:23 来源:锦缎研究院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曾经风光无限的人造肉明星企业Beyond Meat(BYND),自2019年上市以来,仅仅六年时间,就陷入了破产传言的风波。尽管这些传言略显夸张,但它们确实揭示了这家企业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

从2011年种子轮融资开始,加上IPO,Beyond Meat累计融资达到了16.9亿美元。然而,其市值却从2021年的巅峰时期——超过200亿美元,急剧下滑,至今仅剩不到2亿美元。这一惨烈的市值缩水,无疑是对这家曾经的超级新星的一次沉重打击。

Beyond Meat的股价月K图清晰地展示了其市值的暴跌轨迹。在上市初期,市场曾预测植物肉将占据与植物奶在牛奶市场中相似的份额,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至300亿美元。然而,这一美好愿景并未成真,人造肉市场的增速在过去十年中仅为10%,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高昂的成本是人造肉市场增速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人造肉的一公斤出厂成本价仍在7美元以上,而相比之下,牛肉、猪肉和鸡肉的价格分别为6美元、2.5美元和2美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昂的成本使得人造肉难以与传统畜牧业肉厂抗衡。消费者在面对价格压力时,往往会选择更实惠的传统肉类。

人造肉的高成本也限制了其市场的扩大。在过去十年中,鸡鸭肉市场的复合增速高达19%,其中白羽鸡的低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人造肉由于成本居高不下,注定只能成为小众产品。在超市的货架上,Beyond Meat的人造肉产品虽然引人注目,但其高昂的价格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人造肉的狂热是过去十年假科技盛行的一个缩影。科技进步本应带来成本的下降,但人造肉却未能实现这一承诺。尽管资本对人造肉市场充满热情,但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市场需求使得这一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相比之下,电商、手机支付、天然气发电和光伏等行业的迅速崛起,都是因为新的模式成本比原有模式更低。

人造肉的兴起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环保理念和社会运动。推动人造肉的发展是环保的长期主张之一,其底层哲学源于1970年前后的罗马俱乐部。该组织发布的《增长的极限》报告揭示了资源天花板的现实忧虑,并推动了人口控制、需求削减、环保主义和减碳等理念的发展。然而,在科技长期停滞的背景下,这些理念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比尔·盖茨等亿万富豪对人造肉市场的投资也反映了他们对资源稀缺性的担忧。然而,Beyond Meat的失败表明,人造肉在工业生产中遇到了科技天花板。盖茨已经转向投资成本更低的食用昆虫领域,如蟋蟀蛋白。这些昆虫蛋白的成本接近于鸡肉,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推广,或许能够成为人造肉的替代品。

在比特世界之外,原子的技术进步似乎仍然遥不可及。与50年前相比,今天的农业单产能力和畜牧育种技术都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食品工业的突破性增长始终没有到来,使得精英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他们期待着一个“ChatGPT时刻”的到来,即通过技术进步来突破资源天花板,彻底解决资源限制的硬约束问题。而Beyond Meat的市值毁灭,正是这一寻找之旅的一个起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