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月壤研究新进展:我国科研团队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年龄

   时间:2025-08-22 09:53:39 来源:券商中国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项由中国科研团队开展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聚焦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通过对这些珍贵样本进行高精度年代学分析,科学家们取得了突破性发现。

研究显示,月球上的阿波罗盆地形成于约41.6亿年前,这一精确的时间测定,不仅填补了月球地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空白,还将月球“撞击风暴”的起始时间往前推移了至少1亿年。这一成果对于理解地月系统的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于8月20日在《自然·天文学》这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

此次研究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在仅3.5克的月壤样本中,精心挑选出三颗尺寸介于150微米至350微米之间的特殊岩石碎屑。这些微小的岩屑,如同时间的印记,记录了阿波罗盆地形成时的撞击熔融事件,成为了解开月球历史谜团的关键线索。

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精密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不仅准确测定了这些岩屑的年龄,还结合了遥感图像和地球化学数据等多源信息,最终确认了阿波罗盆地的形成年龄为41.6亿年。这一发现,无疑为月球科学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月球表面的巨型撞击盆地,是太阳系内小天体撞击留下的显著痕迹。长期以来,科学界对于这场“撞击风暴”是逐渐平息还是突然加剧,一直存在争议。阿波罗盆地的形成年龄,为这一争议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阿波罗盆地的形成,可能标志着月球晚期撞击事件的序幕。

中国科研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将“撞击风暴”的开始时间提前了至少1亿年,还通过分析揭示了撞击强度的渐变衰减趋势,而非此前猜测的骤增。这一发现,无疑将推动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识迈向新的高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